新冠病毒「越變越可怕」怎麼辦?免疫權威張南驥:以萬變應萬變!

最近中研院發現新冠病毒演化成6大類,而且廖俊志院長指出,變異性越高、死亡率越高。台灣免疫學權威張南驥教授獨家為《HEHO健康》撰文解釋,有什麼原因會造成變異?變異的病毒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隨著變異越來越多,未來如果我們要找出具有代表性的病毒樣本,是否會更加困難?應該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新冠病毒(COVID-19) 的變異會越來越多型,是必然的。 因為它已感染了超過360萬人, 且已到了世界各地,各人種。試想它已進入過多少人體細胞數,受感染的細胞數目越多,它在細胞內的複製總合就越多,其變異的機率就越高。

最近中研院新發表之研究分析了近兩千多株的基因序列,確認可分為六型。若以2,000 相較於3,600,000,即可知其取樣數的確是太少。疫情仍在進行中,變異仍在進行中,變異型的增加是可預見的。

不可只因它是單股RNA病毒,其複製本就容易出錯,所產生變異來觀察。

因它的對手不同,其對抗的壓力也不同,這就是造就它被「天擇」後會產生新型的關鍵。最好的例子就是細菌對抗各式抗生素,進而產生各種抗藥新菌種一樣,難以對付。

此外現在世界各地又開始使用瑞德西維、奎寧、高氫(H2)甚至中草藥來治療,加上未來會有更多的新藥及疫苗類型,它因應各種治療下的變異會更加快,更難預測。

張南驥教授預測:新冠在同一人身上也可能產生不同變異

在此大膽預測,同一型新冠在同一個人身上; 在口鼻腔及肺臟細胞內及後期入侵免疫細胞內,所產生的變異型也可能會不同。因為細胞內環境不同,所要應對的條件不同,就會使得它所產生的演變大大的不同。初期它能在口、鼻、肺對抗先天免疫,成功壓制干擾素(interferon)之產生至為重要,爾後則以對付免疫細胞之消化(phagocytosis),阻斷及控制激素(cytokine)產生,較為重要。 故建議未來研究更多病株解碼後的比對,應細分人種,地域,男女,年齡,HLA型,用藥與否及病程嚴重度,來一併考量之。

另建議可以用體外不同型細胞之培養模式進行感染研究,若以單一患者,若針對其不同器官部位在病程前,中,後期的不同時段進行採樣,一併列入比對,會找到更多有意義的突變點。

總之,新冠與人類間的相互纏鬥史會很慘烈多變,必將是互有輸贏的。

COVID-19與已是歷史陳蹟的SARS, MERS是大不相同的。

文/張南驥教授 編輯/林以璿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專區不斷更新

疫苗仍不是新冠肺炎解方!免疫教授張南驥指出關鍵點

新冠肺炎比SARS、MERS都嚴重!權威專家張南驥:冠狀病毒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