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高度近視患者數在全球可說是名列前矛,因此飛蚊症患者也不少見。但其實,所有「飛蚊症」的病人中,看到的「飛蚊」也不盡相同。這個症狀可大可小,輕微的可以跟它和平共處,嚴重的卻有可能瀕臨失明。
「飛蚊症」是一種自覺症狀,在醫學上則稱之為「玻璃體混濁或玻璃體退化」,它常是因年紀的老化、近視的關係會使得玻璃體逐漸退化,而發生液化凝縮的現象,進而產生一些膠質黏結物或細胞碎屑,這些飄浮的雜物投影在視網膜上,便形成惱人的「飛蚊」。
40歲之後玻璃體開始混濁,出現飛蚊症
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峻峰指出,要了解飛蚊症,就要先明白玻璃體的生理特性。玻璃體位於水晶體的後方,佔整體眼球體積的80%,大小約有4毫升。
正常成人的玻璃體中,沒有血管和神經,以保持玻璃體為清澈透明的光線介質。此外,玻璃體腔也形成一個密閉空間,保持相對穩定的眼內壓,來維持眼球的形狀。但是,40歲開始,部份的玻璃體膠質逐漸液化,少數膠原質纖維和玻尿酸分離,水份被釋出,玻璃體內開始形成空泡(lacunae),膠原質纖維被擠壓成較大的纖維束,呈現出玻璃體的混濁。眼睛前開始會出現透明的小點或是飄浮物,這就是初期的飛蚊症。
飛蚊症主要分為 3 種,若出現閃光、小黑點或雲霧狀的飛蚊需就醫
一般來說,飛蚊症是老化的一個現象,雖然會造成不便,不過屬於自然現象。中醫眼科醫生林佑彥就指出過,飛蚊症可以分為生理性、退化性以及病理性。其中要屬病理性的飛蚊症最危險,可能會導致失明。
林佑彥介紹,像是視網膜退化、玻璃體退化,都可能導致病理性的飛蚊症。也有可能是全身性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眼中風、黃斑部病變…等,這些都可能急性發作產生視網膜剝離,有失明的危險。
他建議,如果飛蚊症數量突然增加,如滿天黑點、黑絲線;或是合併閃光、視野缺損、視力模糊,就需要就醫。
生理性飛蚊症可練習和平共處,也可用中醫改善
大部分的生理性、退化性飛蚊症是不用治療的,一段時間適應過後,它們通常會離開自己的視野而漸漸消失。或是,你可以利用簡單方法使它們暫時離開視線,像是試著移動你的眼睛,眼內液體形成波動,而可使飛蚊症離開視線。而上下移動眼球可能更有效的使飛蚊症暫時消失。更多時候,你只要適應、跟它和平共處即可。
而像是玻璃體出血引發的病理性飛蚊症,也有積極的治療方式,像是先口服止血劑三至六個月,使出血吸收,並做雷射治療。
林佑彥指出,也可以從中醫的角度整體思考,改善眼部循環狀況,調整身體機能,有望讓飛蚊症「逆轉」。像是飛蚊是有機會從原本很多很深,進而顏色變淡變淺,由大變小,由多變少,能夠有顯著的改善。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