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口腔的健康越來越被重視,因為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嘴巴內的細菌影響的可能是全身的健康,不單純只是牙周病那麼簡單,包含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如今國際期刊上又發表,牙周發炎的口腔細菌,極有可能就是造成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關鍵原因。
亞洲發炎性腸道疾病盛行率增!
長期腹脹、腹痛、腹瀉、血便,如果症狀已經遲續三個月以上,很有可能就是發炎性腸道疾病,齊慢性疾病最主要包含兩大項:潰瘍性結腸炎或是克隆氏症,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有可能得到,而且在亞洲盛行率越來越高,全球超過1200萬人受此疾病所苦。
專家們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成因並不清楚,但從過去研究中指向和人體自體免疫有關,或是腸道持續發炎,但如今一項刊登在《Cell》的論文中指出,在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腸道內,發現許多細菌都和口腔常見的細菌有關,而這類細菌是外來的,且在人體腸道內滋長。
牙周病菌侵入人體!腸道發炎讓抗菌力下降
此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卡曼達(Nobuhiko Kamada)教授長年都專注在腸道菌的議題,他發現當老鼠的牙周病嚴重時,確實也會加重發炎性腸道疾病。尤其主要影響的就是牙周病的克雷伯菌(Klebsiella)和腸桿菌種大量繁殖外,也轉移至體內,也因此活化了結腸單核吞噬細胞中的炎症小體,導致引發炎症。
事實上,致病菌雖然隨著唾液進到人體體內,但正常人的腸道是有抵抗作用的,卡曼達教授解釋:「健康的腸道菌群可以抵抗外來細菌的,但我們觀察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老鼠,因為腸道菌受到破壞,連帶降低對外抵抗其他致病菌的能力。」
同時口腔病原體反應性Th17細胞一旦進入腸道,也更加劇了腸道的發炎反應,研究員發現當老鼠同時有牙周病及發炎性腸道疾病,不僅體重、糞便都會明顯出現異常。
良好口腔衛生才是全身健康關鍵
對此,研究的共同作者、同時也是口腔醫學專家吉納波利(William Giannobile)教授分析:「口腔細菌轉移到腸道,造成腸道發炎惡化,代表民眾應該注意口腔衛生,有良好的口腔健康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
事實上已應非常多研究證實此論點,口腔健康影響的範圍不單純只有沒有蛀牙,日本醫學博士西田亙在他的著作中《斷開糖尿病從好好刷牙開始》提到,他認為出現慢性發炎最大的因素其實在於口腔,做好口腔衛生管理預防細菌入侵,才是因應慢性發炎的重要關鍵。
要有健康口腔除了有良好刷牙、漱口、使用牙線等習慣,國健署也有提供3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至醫院進行篩檢,顧好口腔健康讓生活更加分。
參考文獻
The Intermucos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outh and Gut in Commensal Pathobiont-Driven Colitis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