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組織胺是常見用藥,當民眾發生過敏反應,例如:過敏性鼻炎或是蕁麻疹,醫生通常會開抗組織胺類的藥物來舒緩民眾過敏反應發生的種種不適症狀,但也連帶產生了不同反應的副作用,例如:有些人吃完藥後變得愛睏或上廁所便祕及排尿不順。因此,今天就來談談抗組織胺的故事。
抗組織胺如何抗發炎反應?
抗組織胺能干擾組織胺的接受器;組織胺接受器分布在身體全身,例如:內皮細胞、中樞神經、感覺神經末梢、血管平滑肌、支氣管平滑肌、外分泌腺、感覺神經末梢、腸平滑肌等;組織胺的接受器像一個特殊形狀的鑰匙孔,當受到專屬的組織胺刺激,就像鑰匙插入鑰匙孔後,會產生很多過敏反應的症狀。
例如:表皮微血管擴張,皮膚泛紅或腫起;感覺神經末梢受刺激引起搔癢和疼痛;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而造成氣喘惡化;鼻黏膜及呼吸道的腺體分泌增加引發流鼻水、鼻塞。 為了抑制組織胺接受器接上組織胺產生發炎反應,就會利用抗組織胺藥物把鑰匙孔(組織胺接受器)堵住,避免鑰匙(組織胺)和鑰匙孔(組織胺接受器)結合,來改善或治療過敏等不舒服症狀。
第一代、第二代組織胺比一比
第一代抗組織胺
第一代抗組織胺有比較強的親脂性結構,所以比較容易通過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進入也是由脂肪組成親脂性的大腦神經細胞,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所以有較強的鎮靜效果。
所以一般服用這類的藥物可會有:嗜睡、暈眩、疲倦、不協調、四肢無力的副作用,有些副作用甚至會持續到隔日,例如:某人可能會感到昏沉想睡。因此,醫生在建議處方時,會建議第一次吃抗組織胺者於睡前服用。
此外,需要專注力的工作者,例如:駕駛、外科手術醫生、操作機具者或是學生要準備考試,醫生會可能會改用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進行治療。
此外,第一代藥物在改善過敏的症狀時,卻也會對其他副交感神經的接受器產生作用,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如下:視力模糊、口乾舌燥、便秘、排尿困難等;因此,會建議青光眼、攝護腺肥大、尿道阻塞的患者使用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
第二代抗組織胺
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有比較強的親水性結構,比較難通過血腦障壁進入大腦,所以不會產生服用第一代組織胺的抑制神經中樞,連帶產生容易疲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而第二代的抗組織胺會集中在組織胺接受器,所以不會像第一代那樣去影響到副交感神經,因此,視力模糊、口乾舌燥、便秘、排尿困難等的副作用減少了,相對而言就是藥效提升且較持久,可減少每天服藥的頻率次數。
而第二代藥物的副作用為可能會造成服用者心律不整,但此副作用是在服藥時同時搭配葡萄柚汁或紅黴素一起使用,所以極為罕見,不用過度擔心。
常見的第一代與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整理
文/黃聖筑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安眠藥成分有什麼?怎麼吃才安全?藥師解析服用安眠藥準則
蕁麻疹症狀有哪些?如何保養、治療與預防?這 7 種含有「組織胺」的食物別再吃了!
換季皮膚癢、皮膚過敏來報到!醫師指出敏感肌保養除了保濕外,有效舒緩修護成分更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