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太懷孕了!請問在飲食上該注意什麼呢?

iStock-1023516836

凱哥去年底和心愛的女友完成了終身大事,很快的在今年初就傳出好消息,逢人就說他要當爸爸了,在開心完後就開始成為好學的丈夫,去請教已晉升為父親的同事們,太太懷孕期間到底該注意什麼,卻發現許多人沒有關注到太太在懷孕期間要特別補充什麽營養,就開始自行做功課,趁著產檢時都會把握機會詢問醫師及護理師問題,最後也在臉書上開立社團,與網友們分享。

最常被問懷孕時該怎麼吃?

可以衛福部國健署所提供的孕產期營養手冊來開始認識孕婦該怎麼吃,日前最新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以民國100年的版本再次調整修訂後,為符合國人營養需求現況及國際飲食指標趨勢。

首先要先認識孕婦該攝取的每日建議量為多少?其實依照每日的活動量來制定,基本上懷孕初期三個月內和平時的建議攝取量沒有不同,在進入懷孕中期胎兒4個月大時,才會開始增加數量,每天熱量的總攝取量會比平時多出300卡,而哺乳期才會需要增加更多的攝取量,每天熱量的總攝取量會比平時多出500卡。

*「未精製」主食品,如糙米飯、全麥食品、燕麥、玉米、蕃薯等。「其他」指白米飯、白麵條、白麵包饅頭等,這部分全部換成「未精製」更好。

日常生活活動的強度判斷如下: 切記懷孕時的活動量要視身體情況而定

  • 活動量低:每日以靜態活動為主,常處於睡覺、靜臥或悠閒的坐著。
  • 活動量稍低:會有站立走動的活動,但身體活動程度較低,像是站著說話、開車、打電腦等。
  • 活動量適度 :身體活動程度為正常速度,像是在搭乘公車或捷運上會站著、用吸塵器打掃、散步、購物等。
  • 活動量高者:身體活動程度較快或激烈,像是會上下樓梯、騎腳踏車、有氧運動、游泳、登山、運動訓練等。

孕婦最在意的體重 這樣增加最標準

孕婦要如何維持體重的話題是個很夯的話題,尤其在許多女藝人在懷孕期間的體重都不超過10公斤,著實讓許多孕婦想討教該如何辦到?但依懷孕期間的體重,會建議以增加10-14公斤為佳,並且要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懷孕期間不適和進行減重。

孕期體重增加指引:*身體質量指數 BMI= 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

(1).懷孕前BMI值< 18.5,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12.5~18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5~0.6公斤為佳。

(2).懷孕前BMI值18.5-24.9,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11.5~16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4~0.5 公斤為佳。

(3).懷孕前BMI值25.0-29.9,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7~11.5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2~0.3公斤為佳。

(4).懷孕前BMI值≥ 30.0,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5~9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2~0.3公斤為佳。

(5).懷雙胞胎,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15.9~20.4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7公斤為佳。

(6).懷三胞胎,建議整個孕期可增重22.7公斤,第4個月後每週0.7公斤為佳。

懷孕婦女絕對要補充的營養

1. 葉酸

廣泛存在各類食物中,含量較高的食物有肝臟、雞蛋、酵母、 深綠色蔬菜、豆類及柳橙、香蕉、檸檬等食物。有研究報告指出,孕婦在胎兒0-6週時若是有缺乏葉酸,容易有胎兒神經管缺陷的問題 ; 另一報告指出懷孕時若缺乏葉酸易導致胎兒早產或體重過輕。

2. 鐵質

存在於肝臟、海藻、魚、蛋黃、紅肉、全穀類、深綠色蔬菜等食物。因為隨著胎兒的長大,媽媽需要多量的血液來增加運輸更多的營養給胎兒,若是鐵質的攝取不夠,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情形。

3. 鈣質 

多吃牛奶、乳酪、小魚乾等食物。如果媽媽體內沒有足夠的鈣質提供給胎兒的話,身體骨頭的鈣質就會溶出幫助增加血液中的鈣含量,再經由胎盤再供給胎兒,就會導致母體有骨質疏鬆產生。

4.  

適量攝取含碘食鹽、海帶,但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炎、甲狀腺腫瘤等疾病孕婦,需按照醫師建議量服用。 在2009-2010年「孕婦孕程之生化營養狀況追蹤」調查中發現,孕婦碘不足的比例大於50%,隨後在2010及2014年的小規模孕婦碘測試,仍然低於世衛組織所建議的150-249 微克/升。如果碘嚴重不足,可能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讓新生兒有生長遲滯和神經發育不全等問題,甚至會增加嬰兒的死亡率。

5.維生素D

多食用魚類、雞 蛋、乳品、菇蕈類 ( 黑木耳、香菇 ) 等食物。攝取足夠維生素D,讓胎兒骨骼正常生長,同時也為寶寶出生後數月的所需先做好儲存。

6.優良蛋白質、omega-3、多種營養素

均衡攝取各類小型魚肉,但不要以大型魚類為主,因為大型魚容易有較高濃度的甲基汞,反而會對胎兒神經發育有影響。

 

資料來源: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孕產期營養手冊

 

文/彭幸茹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