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誠莫名頭痛和全身痠痛,於是自行至藥局買藥服用,沒想到消除了疼痛以外,居然出現了嘔吐、便祕的現象….
據統計,台灣人每年服用超過九億顆止痛藥,會主動自行至藥房買藥者約有2成,而有20%腎衰竭與濫用藥物有關,所以今天就來談談,藥物傷腎的問題。
為何藥物傷腎?
當藥物進入人體後,會透過血液循環至身體的病灶之處,發揮藥物的治療效果。當藥物抵達腎臟時,由於其過濾血液的功能,自然就有較高的藥物濃度;而腎臟內的微血管網結構,也使藥物容易沉積在表面。此外,若藥物若形成結晶,就會卡在排出的通道腎小管中,造成腎小管阻塞。
哪些藥物容易造成腎臟損傷?
1.抗生素類:抗生素類對腎臟損傷與藥物毒性及用藥時間、劑量有關,其中以新黴素(Neomycin)及慶大黴素Gentamicin)對腎毒性最大。
而青黴素和頭孢菌素類對腎臟的損害並非是服用藥物過量造成的腎毒性,而是容易引起過敏性腎間質損害。此外,老年患者要注意服用磺胺類藥物,可能會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現象。
2.消炎解熱鎮痛藥:對於有肝腎疾病、腹瀉、脫水導致血容量不足的民眾,使用阿斯匹林、吲哚美辛、舒林酸、布洛芬、萘普生等消炎解熱鎮痛藥時,容易引起腎臟損傷,特別是腎臟功能不佳的老人要更謹慎使用。
3.抗病毒藥:如抗病毒藥物,例如:阿昔洛韋的60%~90%會以原形經腎小球過濾和腎小管分泌後迅速從腎臟排出,因在腎小管腔內具有較高的濃度而易結晶沉積,損害腎功能。
4.降壓藥:降壓藥及其代謝產物會通過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分泌後由腎臟排泄,若是在酸性尿中則易產生沉澱,引起腎功能損害。
5.抗腫瘤藥:抗腫瘤藥物容易因為大劑量使用造成尿中濃度超飽和形成結晶,導致腎阻塞、腎小管毒性;或是因入球小動脈造成脫水、失血、低血壓、休克等腎臟低灌注的急性腎損害。
6.中草藥:時有耳聞中草藥導致腎臟損害的報導,因其產地源頭難管控,市售藥材良莠不齊,也常見重金屬、農藥、二氧化硫、黃麴毒素等殘留超標等問題。
而本身具有的腎毒性中藥也很多,例如:雷公藤、山慈姑、木通、馬桑果、牽牛子、罌粟殼、草烏、天麻、臘梅根、使君子、益母草、白花丹和膨大海等,其中以雷公藤、木通引起的腎損害最多。
6.造影劑:原有腎臟病,脫水以及在短期內大量注射造影劑的患者和老年人使用造影劑,有很高的風險會引起的腎臟損害發生。
藥物引起的慢性腎臟損傷,是很難恢復的。因此,無論是中藥、西藥及非處方箋都需謹慎使用,並且須請教專業藥師及醫師,不要同時使用同類藥物及過量使用藥物。
此外,若民眾出現用藥後夜尿增多,食慾下降,貧血和高血壓等症狀時,須趕快至醫院病所進行血液及尿液檢查,及時停藥!
黃聖筑/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