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本土疫情導致的死亡比例依然居高不下,發病 3 天內死亡的人數佔所有死亡者的比率達到 18%,有些人來不及送醫,還在家中、或是集中檢疫所就已經失去生命。而造成這種可怕情況的原因,就是「快樂缺氧」,又稱為「隱形缺氧」;而除了新冠肺炎之外,很多肺部相關的疾病,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其實也會造成缺氧,這些都是新冠病毒感染者轉重症的危險因子。
快樂缺氧是什麼?
「想要了解快樂缺氧,或是說隱形缺氧,我們要先定義什麼是『缺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醫師徐欣健說,所謂的缺氧,其實就是身體中缺少了氧氣,正常狀況下,只要氧氣不夠,身體就會出現不舒服的反應,正常情況會有以下症狀:
常見缺氧的症狀
- 呼吸困難
- 大口深呼吸
- 喘
- 胸悶胸痛
- 心跳加速,血壓上升
「健康成人的血氧濃度應該都在 96~100%之間,如果血中氧氣濃度下降,就會刺激大腦的呼吸中樞,告知人體必須提高血氧濃度了,也就會有喘或大口呼吸的動作產生。譬如我們憋氣 1 分鐘以上,血氧濃度就會下降,想當然爾大腦就會下達加快加深呼吸的動作,以改善缺氧的狀態。」徐欣健說。
但是當呼吸中樞沒有被「啟動」,缺氧的時候就不會有任何感覺或症狀,這時候就是所謂的「快樂缺氧」,在不知不覺中氧氣濃度低到一定程度以下,就會導致猝死。徐欣健表示當快樂缺氧後期產生症狀時,這時通常都為時已晚,「所以當患者發現臉色、唇色或手指開始發青、發紫,其實就是缺氧警訊。」
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長期缺氧!如何躲過隱形缺氧造成的死亡潮?
但,是什麼原因造成呼吸中樞沒有「啟動」?徐欣健說,舉例新冠病毒來說,因為部分病患被病毒感染後,病毒會騙過呼吸中樞,導致缺氧時呼吸中樞並沒啟動,因此沒有缺氧應有的症狀,反而感覺一切正常,但其實病毒已經在慢慢造成傷害;但其實還有更多人本來就長期處在慢性缺氧狀態,有以下慢性疾病患者在疫情期間更要注意自身血氧狀態。
容易造成長期慢性缺氧的幾種狀況
徐欣健舉例,像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在睡眠中停止呼吸或呼吸不足,通常呼吸停止或呼吸不足超過10秒,人體就會產生缺氧,「呼吸停止就是完全沒有呼吸氣流,而所謂呼吸不足是呼吸的氣流比平常下降一半以上,並且血氧濃度下降大於 3%,這樣的次數越多,身體缺氧越嚴重,如此長期會造成心血管及腦血管風險上升,嚴重會造成猝死。」
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缺氧平常白天或夜晚的症狀都不明顯,徐欣健說,通常沒有治療的患者,平均的血氧濃度可能就在 95-96% 左右。這部分的患者,真正缺氧的血氧濃度要以平常基準值下降 3-4% 才算。
「如果血氧一路掉到 92%,表示紅血球攜帶氧氣的能力已經下降約一半了,這時就要提高警覺,可能已經染疫並有隱形缺氧,此關鍵時刻必須趕快給予氧氣的治療,或安排住院並追蹤胸部X光,來確認肺部的狀況,才不會造成短時間內轉變成重症而猝死的憾事。」
血氧過低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檢查跟確診?
徐欣健說,有些人的血氧過低,很可能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的,根據流行病學的推算,台灣 30-70 歲的成年族群約有 6-15% 的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就是大概每 10 名成人就有 1 人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換算下來有 80-120 萬人左右,但確診人數卻遠遠少於這些。
「表示還有很多人是潛在的,可能長期睡眠過程中缺氧卻不自知。」徐欣健說,他負責台北市居家睡眠檢查計畫,每年針對 2000~4000 人,年齡介於30-70歲的高風險族群進行居家睡眠檢查,發現有大約一半左右接受檢查的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其實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猝死,像是重度的患者,可能一開始覺得沒什麼,卻因為一直沒治療,就可能在睡夢中猝死,沒人發現。」徐欣健說,沒有接受治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白天會嗜睡、頭痛、高血壓、注意力不集中,夜晚會打鼾、呼吸中止、夜尿及淺眠,長期則會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以及增加慢性疾病的機率,如糖尿病、焦慮與憂鬱症等等,最嚴重的會造成猝死。另外交通事故的風險也高出正常人的2至3倍以上。
徐欣健說,如果有以下幾種症狀,加上睡眠品質不良、常常睡不飽,或是會打呼,其實都建議可以檢查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居家睡眠檢查異常,必要時醫師會安排進一步到醫院的睡眠中心檢查,就能更精確診斷。」
- 注意力不集中
- 頭暈頭痛
- 嗜睡
- 常常睡眠不足
- 打呼
- 夜間多尿
- 高血壓
- 心律不整
- 曾有不明原因心肌梗塞、腦中風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