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幾乎成了國民病,有些患者長年仰賴吃成藥,狀況遲遲沒有改善!專家分析也有可能是所謂的食道敏感、並非胃酸暴露,透過胃鏡的檢查僅能檢查出 20 %患者。國際推出標準的胃食道逆流診斷,對於難改善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是一個重要的治療策略。
耳鳴、中耳炎也是胃食道逆流症狀!50-59歲患者最多
根據國健署統計,胃食道逆流患者人數逐年增加,主要以 50 歲到 59 歲最多,若沒有及時正確治療,可能影響生活工作品質,少數患者會演變成食道化生,甚至可能產生早期食道癌風險增加,只是有時胃食道逆流會有非典型症狀,患者未必能及早發現。
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陳健麟主任坦言:「出現上述症狀時,患者常常跑到其他科去看心臟內科、耳鼻喉科、胸腔內科,往往最後才到腸胃科,或是自己常年自己買成藥服用。」但未精準的對症下藥治療,效果未必對每個人都適用。
一停藥就逆流就復發!三檢測揪胃食道逆流
在台灣最普遍的治療策略主要是透過上消化道的內視鏡檢查,利用生活型態調整、加上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但有一半的患者對標準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效果不佳,甚至三分之二的患者停藥後就會復發。
主要就是因為胃食道逆流不是單一個疾病,是呈現光譜兩端,嚴重者是胃酸暴露出現逆流性食道炎,但有些人則是單純食道敏感,出現功能性胃灼熱,如果這類的患者怎麼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效果當然不佳。
如今國際推出標準的胃食道逆流診斷:
- HRM(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
- MII-pH(24小時食道阻抗併酸鹼度檢測)
- Bravo(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
這些檢測方式已行之有年,上述前兩者更已經納入健保給付當中,透過檢測可更精準的檢測出患者的發病位置和原因。臺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盧俊良主任呼籲:「國際標準診斷已經行之有年,臺灣應參照國際標準,透過更精準的診斷,才能有對應的治療,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怎麼吃藥都不會改善!就需要詳細檢查
臺大醫院內科部曾屏輝主治醫師分享臨床上的案例,一名 54 歲的女性患者因為長期食物逆流,合併吞嚥困難,嚴重影響生活,照過胃鏡賁門沒有發炎,也沒有鬆弛,長期被當作胃食道逆流治療,效果不佳。透過 HRM 才發現罹患的是「食道弛緩不能症」導致食物堆積於食道而倒流。
只是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根本不知道有這些檢查可以選擇,北榮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王彥博主治醫師表示:「實際上的狀況大部分的病人是不用緊張,不需要做到這些複雜檢查,只是當患者怎麼吃藥都不會改善時,必須知道這些檢查可以幫助他。」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盧俊良主任指出,根據國際上的規範,對於少數頑固型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患者,考慮進行侵入性內視鏡或外科手術治療前,一定要經過三種精準診斷,必要時,還需會診精神科醫師排除壓力導致的臨床症狀,經過嚴謹的評估後,才可進行手術。
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強調,胃食道逆流長久不癒的患者應做更精細的檢查,多方評估後,再做進一步治療,以免做了無效或錯誤的治療。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穿緊身衣、吃飽就坐著不動⋯醫師教避免胃食道逆流「10大壞習慣」
疲倦無力是身體在慢性發炎!美國醫學會雜誌:胃食道逆流可能是警訊
耳鳴原因可能是胃食道逆流!耳科醫師詳解特殊症狀、找出耳鳴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