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福島食品安不安全?毒物科醫師解析風險高低

台灣民眾熱愛到日本旅遊,同樣也喜歡吃日本零食,如今行政院宣布將開放福島食品引發民眾高度關注,到底歷經 11 年後核輻射還存在嗎?陽明交大醫放系食品檢驗分析實驗室吳杰教授分析:「福島核災釋放出來的放射性同位素,當然有可能存在福島當地的土壤、水源當中,但不代表一定有或是沒有,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做檢驗。」

十年過去還有殘留輻射線嗎?

對於福島還核災的輻射物質主要為碘-131、銫-134、銫-137,目前對於福島食品疑慮來自於可能殘留的輻射線,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常見的輻射物質如下,其半衰期各有不同:

  • 碘-131:8 天
  • 銫-134:2 年
  • 銫-137:30 年
  • 鍶-90:29 年

因此,銫-137、鍶-90 兩個輻射物質還是有風險隱憂的,顏宗海認為:「民眾會擔憂有殘留的問題,因此開放與否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風險管理,經過專家會議做風險評估、風險溝通,這三面向是食安鐵三角。」

蕈菇、海產作物較易輻射污染!政府把關是關鍵

國內不具名的毒物科專家認為:「主要還是得看檢測出來的數據,通常產品中在蕈菇、海產比較多擔憂,這類作物比較容易有輻射污染,雖然會隨著數據衰退,只是風險高不高還是要有數據來支持,重點在於民眾對於政府開放後把關、標示能不能做好。」

若真的不小心吃下高劑量核食可能會有急性問題,像是腸胃道、造血系統、危及生命,若長期低劑量唯一比較擔憂是癌症,專家呼籲:「雖然風險可能也很低但是有不確定性的風險在其中,最好的方式還是請政府標示很清楚,讓民眾清楚知道可不可選擇。」

食藥署兩階段檢驗!做好邊境檢測顧食安

根據食藥署公布的數據指出,10 多年來針對日本輸臺食品檢測 18 萬餘件,輻射值檢測結果均符合日本標準及我國標準,其中微量檢出 236 件,包括有 217 件佔 91.9% 都是在 105 年底前檢出, 5 年檢出批數則已大幅降低。

那國內的檢測標準真的值得信任嗎?吳杰分析:「做放射性同位素的檢驗是非常準確的,若有非常少的銫-134、銫-137都是能夠檢驗的出來,只要邊境管控的好,逐批做檢驗就沒有問題。」

食藥署使用兩階段檢測方式,第一階段就會先測定性的分析,目前國內銫-134、銫-137 標準為每公斤 100 貝克(Bq),食品裡面只要超過 5 貝克就會馬上驗出來,二十分之一管制量就驗的出來。

接著食藥署第二階段為絕對準確的定量,最低 1 貝克就能檢驗出來,吳杰提到:「定量的方式是非常準確,台灣標準值是國際中非常嚴格,台灣定每公斤 100 貝克、美國是 1200 貝克、歐盟是 1250貝克,國內標準是別人標準的十分之一,若是適合基本上就是相對安全。」

近年來的國際經濟策略都與國內食安息息相關,不論從豬肉的萊克多巴安到現在福島食品,消費者一定要有辨別的能力,若有疑慮可避免選購相關產品,政府端也應加強民眾溝通。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食藥署公布最新日本食品輻射評估報告!研究認定:癌症風險可忽略
怎麼預防核食或醫療健檢兩大輻射來源?
0-2歲嬰幼兒吃到瘦肉精有無疑慮?陳時中:在標準之下就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