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內非正式的統計,國人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的終身盛行率約為5-8%,在焦慮症門診中,大約25%患者屬於廣泛性焦慮症患者。這個數字要比美國《焦慮和抑鬱協會》(ADAA)所宣稱超過18%美國成年人罹患焦慮症的比例低得多,但仍舊是當前面台灣臨步調快速的社會中相當普遍的「流行身心病」。
廣泛性焦慮症一開始容易被誤診為身體症狀疾病
廣泛性焦慮患者中女性的比例約為男性的2倍,而發病的時間並不侷限於特定年齡層,但多數病患在20-30歲左右開始有身心異常症狀而尋求醫療協助。病患一開始多聚焦在自己的身體症狀上,反覆地進行各類身體檢查,但常會發現檢查數據大致正常,結果可能更焦慮不安。
廣泛性焦慮症患者會有經常性的過度焦慮或擔心,很容易為了小事而擔憂,整天常處在高度緊張中,難以放鬆,容易有焦躁不安、顫抖、頭痛等緊張反應,無法集中注意力,也常伴隨易怒情緒、疲累感與睡眠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與職業功能。
廣泛性焦慮症的4種潛藏跡象
除此之外,廣泛性焦慮症還有4種潛在的跡象,值得找不到病因的患者注意。
一、肌肉痠痛:
對於焦慮的人來說,肌肉痠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廣泛性焦慮症患者會出現肌肉痙孿或感覺虛弱,因為緊張焦慮的情緒使肌肉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無法放鬆,通常是肩頸部肌肉最易出現痠痛的症狀。
二、哈欠連天:
焦慮的情緒會使大腦加速運轉,由此造成的睡眠不足、疲倦而容易導致哈欠連天。研究顯示,壓力與焦慮也會使我們的大腦更熱,而打哈欠的動作則是有助於讓大腦冷卻,減輕壓力與焦慮的自然反應。
三、經常性頭暈:
經常性發生頭暈症狀的人,有多達15%是可能罹患精神障礙病症,廣泛性焦慮症就是其中最明顯的病因,醫界認為可能是因為引起焦慮的大腦區域通知前庭系統進而導致眩暈。
四、腸胃過敏:
焦慮通常與壓力有關,壓力會影響消化系統,而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容易出現食慾不振、噁心、腹脹、消化不良與腸燥症等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廣泛性焦慮症如未經治療容易呈現病程慢性化,除了會大幅增加其他精神疾病如恐慌症、憂鬱症的發生率,也會增加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相關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例如在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焦慮症患者,增加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比上正常人約高26%、心源性死亡率更高達48%。
廣泛性焦慮症如何治療改善症狀?
對於廣泛性焦慮症的患者,除了到精神科門診尋求藥物治療之外,在非藥物治療方面,也可以透過進行認知治療(個案認知模式的澄清與重塑,改善不理性思考)、行為治療、社交技巧訓練、心理治療、團體治療等,以協助患者的焦慮症狀獲得改善,並早日康復。
而在尋求醫療協助之外,廣泛焦慮症患者也要設法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學習正確的釋放壓力方法,例如從事自己喜歡與擅長的休閒活動與能放鬆心情的運動,多多練習深呼及與靜坐冥想、瑜伽與肌肉鬆弛術。此外,飲食也要保持清淡,以容易消化為主,避免接觸刺激性的菸酒、辛辣食物,以免引發交感神經興奮,使焦慮症狀更加嚴重。
延伸閱讀:
沒有憂鬱症 為什麼要吃抗憂鬱藥?一半的抗憂鬱藥品都不是開給憂鬱症患者吃的!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