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蜱蟲」叮咬傳染病毒奪命!全球首例因奧茲病毒病逝

暑假到了也是旅遊旺季,天氣熱許多人喜歡到山上消暑,又或是到國外旅遊,但近期日本公布全球首宗被「蜱蟲」叮咬後,感染奧茲病毒(Oz virus)死亡個案,引發全球高度關注。

蜱蟲吸附超過24小時傳染疾病風險高

「蜱蟲」常棲息在草叢、樹林,會等候宿主經過,再趁機緊貼宿主身上進行吸血。幼蜱主要寄生於野生囓齒動物;成蜱則常寄生在較大型的哺乳動物,例如:鹿、牛、狗等。

蜱蟲與一般蚊蟲叮咬最大的差異在於,蜱蟲會在叮咬人的過程會將口器插入皮膚,口器上佈滿鋸齒狀倒鉤,能使蟲體固定在皮膚上,若吸附時間超過 24 小時,有可能經由口器傳染許多傳染疾病,包括萊姆病、Q 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等疾病。

據《NHK》報導,這名住在茨城縣 70 歲婦人出現倦怠感、食欲下降、嘔吐、關節痛、高燒達到攝氏 39 度,一度以為單純是肺炎感染,抗生素治療下症狀持續未改善,但後續住院期間發現右腳被蜱蟲咬,雖然積極治療婦人入院 26 天後仍宣告不治,同時在心肌細胞確認驗到奧茲病毒。

什麼是奧茲病毒?

奧茲病毒(Oz virus)民眾相對陌生,其是一種人畜共通感染疾病,主要傳播的途徑之一就是蜱蟲傳播,日本於 2018 年在愛媛縣首次發現該病毒,後續在山口縣也發現有 2 人出現奧茲病毒抗體反應,但過往都沒有人因此病毒死亡,此為奪命首例。

根據野生動物血清抗體調查推測,奧茲病毒分布於日本境內。根據東京國立傳染病研究指出,目前尚無針奧茲病毒的疫苗,在日本以外地區也尚未發現這種病毒,感染該病毒並不一定致命,但需要對症狀、患者預後進行更多研究。

夏季本來就是蜱蟲活躍期,蜱蟲不只會傳染奧茲病毒,根據衛服部疾管署資料,「蜱蟲病」發病潛伏期為7~14天,期間可能會有發熱、無力、噁心、嘔吐等現象,部分病例有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等,蟲咬處會感覺搔癢或疼痛。

被蜱蟲叮咬怎麼辦?

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郭怡彣醫師在《亞東院訊》中提到:「許多蜱蟲傳染病都有類似的症狀,若在叮咬後的數天到數週內出現以下症狀,務必儘速就醫。」

如果真的不慎被蜱蟲叮咬怎麼辦?郭怡彣表示:「在野外發現被蜱蟲叮咬時,應儘快將蟲體摘離身體。研究指出,如果在蜱蟲叮咬的一到兩天內移除蟲體,被傳染萊姆病的機會很低,隨著吸附時間的拉長,受感染的機率大增。」

目前坊間有許多偏方來幫助移除蟲體,包括塗抹酒精、凡士林、用火烤等,但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以直接鑷子夾除蟲體,過程如下:

  1. 簡單消毒後,在貼近皮膚的位置以尖頭鑷子夾住蜱蟲,用緩慢且穩定的力量往上拉,過程不可抖動或是扭動。
  2. 移除蟲體後,以酒精、優碘、或肥皂水清洗叮咬處。
  3. 在沒有鑷子的情況下,可用手套或衣服包覆的手指取代。
  4. 移除蟲體過程中,口器若不幸卡在皮膚內,只需塗抹消毒藥水,不需積極挖出或切除,以免造成皮膚更大的傷害。

想要預防蜱蟲找上身,民眾出外旅遊應做好自我防護,避免至草叢雜生、環境欠佳處所及接觸動物,同時在旅遊途中宜穿著長袖衣褲及使用蚊蟲忌避劑,以減少蟲咬發生,避免染病上身。

參考資料:《亞東院訊》春天小心蜱蟲叮咬得傳染病
參考資料:疾管署

文、王芊淩/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新「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台現蹤跡!藉由「蜱蟲」傳染致死率最高達3成
婦遊日返國肩痛皮膚「黑線頭」竟是蜱蟲!感染恐發燒、嘔吐 甚至萊姆病
這些不是蚊子咬!臺灣夏季常見8種蟲蟲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