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是年長者才有「膝關節退化」,骨科醫師觀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年齡層下修,骨科醫師分析有以下原因:「飲食西化下導致體重增加,加上不良生活習慣、熬夜、壓力大,尤其有些年輕族群喜歡運動,卻沒有足夠暖身造成膝關節運動傷害,導致提早退化。」
膝關節是所有關節裡面最容易壞掉!
膝關節是負責行走、活動的重要關節,在全民越來越有健康意識下,根據壯世代科教文協會的調查數據,有 22.1% 40 歲以上的民眾自覺有關節退化問題、 14.6% 自覺有骨質疏鬆,且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困擾問題更加顯著。
前台南榮總骨科主任、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表示:「膝關節是所有關節裡面最容易壞掉的關節!臨床上常遇到長者患者出現膝蓋疼痛、關節骨頭不適,主要都是因為年齡增長,導致關節潤滑液生成速度變慢,無法有效形成潤滑及緩衝,進而造成軟骨的磨損,嚴重時就會出現疼痛。」
雖然一般的動下也會刺激關節潤滑液生成,隨著年紀增長速度變慢、所以活動度往往也跟著下降,由於骨頭跟骨頭中間包覆著軟骨,關節潤滑液就是負責潤滑,讓活動過程中比較舒適。
及早照顧自身關節健康!
但不能等到軟骨都磨壞了才想著要加關節潤滑液,如同機車不能等到壞掉才去加機油。有些人覺得軟骨壞了換人工關節就好,反正人工關節也不用關節潤滑液,但陳建宏提醒:「現在高齡化的社會中,若太早面對到第一次關節置換手術,一旦人工關節壽命到可能得面對到第二次手術。」
因此坊間常有注射玻尿酸、類固醇、PRP各種藥物的注射方式,陳建宏認為:「打針終究是外來刺激物,終究仍面臨到有感染風險,再來全身上下這麼多關節,不可能所有的關節都打針,別等到關節出問題再想辦法,40 歲之前把自己骨關節照顧好。」
光吃鈣不夠!搭配正確營養素才能加速吸收
避免行動力衰竭關節,要有關骨合一的照顧觀念,保持關節潤滑液讓行動靈活,精準補鈣讓骨骼穩定,除了可以藉由保健食品幫忙補足以外,可以負荷的狀況下運動,刺激關節液生長,最重要的是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找出最佳解方。
另外,疼痛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可以使用普拿疼、消炎止痛藥、非嗎啡性止痛藥、神經性的止痛藥等,來緩解病人症狀,但為什麼常見患者自覺晚上疼痛感比白天明顯? 陳建宏解釋:「因為白天有太多的事,轉移掉疼痛注意力,所以面對疼痛時適時情緒調整,也必須學會跟疾病共存。」
民眾對於補鈣較有概念,但提醒民眾除了補充鈣質以外,應搭配維生素 D 促進腸胃吸收鈣到血液中,以及維生素 K2 能促進鈣進入骨骼外,同時攝取鈣質、維生素 D3、K2 才可以達到補鈣、灌溉、導鈣的協同作用,讓鈣質吸收率效果好。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