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15問/神經痛可以自己買成藥吃嗎?藥物治療常見困境

痛到睡不著、痛到吃不下飯,除非真的經歷過,否則難以想像神經痛帶來的影響!神經病變一般可分為單一神經病變或者周邊神經病變,不論是哪一種,都會造成感覺異常,也會造成痛、電、麻、刺等等。神經內科醫師提醒:「神經疼痛要積極治療,找出引起神經痛的原因。否則神經受傷後,除了痛,也可能產生肌肉萎縮,並造成許多生理功能變化,如大小便功能,流汗功能異常等。」

依症狀疼痛類型可分為兩大類

神經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神經受傷,比如壓迫、過度使用、糖尿病併發症,帶狀皰疹。單一條神經病變,常見像是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正中神經壓迫(又稱腕隧道症候群)、頸椎或腰椎神經根壓迫等;若同時很多條神經病同時受到影響的周邊神經病變,則像是糖尿病併多發性神經病變,帶狀皰疹引起的神經痛。

神經痛,分為正向神經痛(positive)跟負向神經痛(negative),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醫師表示:「正向神經痛會感受到像電、刺、熱、螞蟻在咬;負向神經痛則像是鈍、木,像是隔著一層布的感覺。」

正向神經痛、負向神經痛兩者治療程序、藥物給予差異不大,會區分兩者的目的在於正向神經痛通常較難以忍受,李薰華舉例:「像是三叉神經痛會有電的感覺強烈,帶狀皰疹則是非常敏感的疼痛,通常會讓病人難以忍耐。」

吃藥不是馬上改善!耐心等待至少兩週

當出現神經痛時,大部分醫師會先採取保守藥物治療,常使用像是止痛藥、癲癇藥物、抗憂鬱藥物。有些民眾則會自行到藥局購買成藥,若並非針對神經痛的藥物,止痛藥效果比較有限,李薰華主任說:「治療神經通的藥物包括癲癇藥物、抗憂鬱、類嗎啡、嗎啡、麻醉藥物等,病人都會擔心藥物副作用。但在醫師的處方下用藥,都是安全的。若擔憂也可以使用一般止痛藥,但是相對治療效果沒有那麼好。」

其實神經疼痛並非難以治療,遵照醫囑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但最常見的困境是,「一般病人沒有耐心,總覺得止痛藥吃下去就要馬上就好,其實神經痛需要兩周到一個月的時間,有耐心的等待藥物的效果出來。」李薰華主任解釋。

有神經痛或是病變發生時,最好還是交由專業醫師進行疼痛評估,了解確切神經痛的原因與機制,開立合適的藥物。因為神經疼痛久了,不僅讓人不適,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影響正常生理功能,舉例像是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讓患者感覺到麻、痛之外,自律神經功能也會受到影響,病人會腸胃蠕動,小便功能、流汗狀況都會出狀況。  

神經疼痛非不可逆!神經髓竅會再生長

當藉由藥物、行為治療、復健都無法改善,病人仍然痛到受不了,預期疾病病程走向會更嚴重時,這時會考慮採取較為侵入性的治療方法。比如正中神經的減壓手術、脊椎手術去改善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神經或神經根壓迫或是神經阻斷術,但並非每一種神經痛都是用手術來改善,仍是得經由醫師評估。

面對神經疼痛問題不需過於悲觀,因為神經病變並非永遠不會好,主要人的神經髓鞘是會重新生長,只是生長的速度很慢。尤其許多神經痛是過度使用或是姿勢不良成的,比如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經壓迫,頸椎或腰椎神經根壓迫。調整姿勢,避免過度使用,都有助於避免神經繼續受傷。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補充神經營養劑,例如維他命 B 群。當穩定服用神經痛藥物後,疼痛緩解,經由醫師評估,患者也可以嘗試慢慢停藥,最終脫離藥物。在與疾病對抗的過程,重要仍是自身健康的維持,增強自身免疫力,持續的運動,充足的睡眠,適度調節情緒和紓解壓力,對各種疾病都有幫助。

李薰華

諮詢專家: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延伸閱讀
身體疼痛、痠麻是「關節發炎」還是「神經壓迫」?骨科醫師:發作時間往往是判斷關鍵
糖尿病引發「頑固周邊神經痛」嚴重恐截肢 有四肢麻木、失眠徵兆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