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是無聲的器官,政府投入大量資源防範 B、C 肝避免進展為肝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坦言:「B、C肝炎患者逐年下降,但肝癌死亡率未有起色,發現『脂肪肝』逐漸成為台灣民眾肝癌的主要致病原因。」針對這樣的問題,國內最新研究發現,高風險族群若規律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有效降低五成以上的肝癌風險,研究成果甚至登上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
越來越多「脂肪肝」引起的肝癌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約 1 萬 2 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肝癌仍是台灣主要十大死亡癌症第二名,肝病防治極為重要。其中肝癌有 2 成為非 B、C 肝所引起,「脂肪肝」對肝癌影響逐漸凸顯,當肝臟內的脂肪占肝臟總重 5 %以上,即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民眾容易掉以輕心,正因為它無立即性的危害,若長期未改善或不治療,即有可能演變成慢性肝炎,進而發展成肝纖維化,最終導致肝硬化及肝癌。
吳俊穎表示:「C 肝在使用全口服新藥治療後,預期 5 年內可達成消除 C 肝目標,而 B 肝抗病毒藥物使用,也讓年輕人肝衰竭、年長者肝硬化等病人大量減少。但 B、C 肝下降肝癌並無跟著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越來越多是『脂肪肝』造成的肝癌。」
脂肪肝無法單靠藥物就能消除
隨著飲食習慣改變,歐美國家早在 2、30 年前脂肪肝就已經成為重要問題,預期台灣也將面對同樣的新疾病。但第一步台灣民眾對脂肪肝認知相對不足,吳俊穎說:「脂肪肝必經使用超音波掃描,觀察到肝臟看起來比較亮、有脂肪堆積,若需要判別是否有肝炎,則需要透過切片看到組織有發炎反應。」
面對「脂肪肝」不像B、C肝有相對應的病毒,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壓制消除,多數擺脫脂肪肝都需要靠減重、良好的飲食運動型態,對病人執行上非常困難,因此研究團隊轉而從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用藥著手研究。
阿斯匹靈有效降低肝癌發生率
此次研究中主要是由八家醫學中心,同時集合中研院、陽交大來共同執行,透過全國健保資料庫追蹤調查發現,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後,肝癌風險可顯著下降五成以上。但這樣的結果可以如何運用在臨床上?吳俊穎認為:「阿斯匹靈是個相對安全且使用已久的藥物,藥物畢竟還是有副作用,低劑量下使用也可能十二指腸出血風險,因此仍或許在高風險的族群上接受度會比較高。」
其實國內 40 歲以上民眾超過半數有脂肪肝問題,這些族群最主要風險在於「肝功能異常」,不單只有脂肪堆積,而是有「慢性發炎」反應,肝臟細胞遭到破壞,當肝功能已經有異常時,一定要定期接受肝炎篩檢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而國內肝癌防治由「病毒肝炎」往「脂肪肝」推進,想要遠離脂肪肝造身體造成的危害,最重要還是避免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良,切記過度飲酒、少喝含糖飲料及精緻食品等。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延伸閱讀
脂肪肝變肝癌只要3步驟!減肥節食反而讓脂肪肝惡化更快
脂肪肝是吃出來的!天天炸物、飲料囤積脂肪,肝癌風險可能增加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