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北榮、高榮聯手10年研究:內視鏡血管結紮術立大功

根據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統計,肝癌患者約有一半的人會合併「食道靜脈曲張」,預後極差,再出血率達50%,6週內死亡率最高可達48%。台北榮總與高雄榮總長達10年的研究發現,透過內視鏡血管結紮術可以降低出血風險,病患有機會延長生命。

此重大研究成果將改變現行治療策略,對於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的治療和預後有深遠影響。台北榮總副院長侯明志表示,該研究是全世界首篇「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已於2024年3月刊登在胃腸肝膽領域重量級期刊《Gut》。

首創內視鏡血管結紮術 治療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

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宗杰表示,目前國際上針對門脈高壓的治療共識主要建議優先使用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若有禁忌症且合併有高危險性食道靜脈曲張,才會建議接受內視鏡靜脈曲張結紮術預防出血。

然而,這些共識主要是根據過去對肝硬化患者的研究結果而制定,並未對肝癌患者的預防策略進行特別描述。楊宗杰強調,這次北榮與高榮長達10年的研究主要是針對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的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療策略,降低出血及死亡風險,進而改善整體存活率。

研究發現:內視鏡血管結紮術可減少出血風險

該研究由侯明志副院長所帶領的門脈高壓診斷治療團隊與高雄榮總胃腸肝膽科陳文誌主任合作,自2011至2021年進行一項雙醫學中心隨機對照研究,針對144位肝癌合併中大型食道靜脈曲張的患者,比較內視鏡結紮治療與口服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propranolol),對於預防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的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內視鏡結紮治療的患者,比接受口服propranolol藥物治療,出血風險可降低6-7成。此研究結果,為早期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來說,帶來新療法。未來可將內視鏡結紮療法作為首選,不僅能減少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率,甚至能改善存活率。

晚期肝癌患者藥物療效與內視鏡結紮術一樣

內視鏡結紮療法在早期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身上,看到不錯的療效,但在晚期肝癌患者中,並未觀察到顯著差異。侯明志指出,晚期肝癌由於腫瘤進展快速、患者存活時間短、兩組接受治療時間和次數皆不完整,因此無論在藥物治療或是內視鏡結紮治療方面,出血率和死亡率均未有明顯差異。

侯明志表示,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是門脈高壓的主要併發症之一,並且具有相當高的再出血率與死亡率。儘管過去30年來醫療技術的進步已大幅改善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患者的預後,但其出血後的死亡率仍然高達15-20%。肝癌是門脈高壓的一個特殊次族群,也是全國第二大最常見癌症死亡原因,對國人的健康影響極大。此次的研究成果為此類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療策略。

利用內視鏡結紮術拆彈 老翁歷經8次手術才清除

楊宗杰分享臨床案例,林先生是一位73歲的農民,過去無慢性疾病史。2019年時,半年內體重不明原因減輕5至6公斤,且感到虛弱無力,被轉診至台北榮總。經詳細檢查發現,林先生患有C型肝炎並合併有肝硬化,同時肝臟出現一顆6公分的腫瘤。

胃鏡檢查還顯示他有6條食道靜脈曲張(其中2條為中型,4條為小型),屬於高危險性出血的食道靜脈曲張。醫療團隊在與林先生詳細討論後,決定為了預防食道靜脈曲張出血,先接受首次食道靜脈曲張結紮術,手術順利無併發症。隔幾天,再接受了肝腫瘤手術切除,手術後病理報告確認為肝癌

收治該案的楊宗杰表示,林先生前前後後總共進行8次內視鏡血管結紮術,靜脈曲張才完全根除。至今,林先生未再發生食道靜脈曲張出血或腫瘤復發的情況。林先生今(15)天特地北上感謝北榮醫療團隊 讓他可以渡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再次獲得重生。

文/邱玉珍、圖/孫沛群

諮詢醫師:台北榮總副院長侯明志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宗杰

參考資料:https://gut.bmj.com/content/gutjnl/73/4/682.ful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