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先驅、台灣光罩執行長吳國精日前因膽管癌病逝,享壽75歲。醫師表示,膽管癌與胰臟癌一樣是「癌中之王」,皆難以早期診斷,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膽管癌到底是什麼?發生原因為何?哪些人是高危險群?
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級醫師戴鋒泉表示,膽管癌又稱為膽道癌是較少見的原發性惡性肝腫瘤。它是一種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一般來說膽道癌少見於年輕病患,被確診的患者大都是60~70歲的人,男女發生率相似,女性略多於男性,最常發生部位是肝門周圍。
膽管癌預後不佳 發生率等於死亡率
戴鋒泉說明,膽道系統分布在整個肝內,從肝細胞表面凹槽形成的微膽管開始,逐漸匯流成小膽管、左右肝內膽管再穿出肝外合成為總肝管,與膽囊交匯後成為總膽管,最後流入十二指腸。
膽管癌可以從任何有膽管的地方產生,包括肝內膽管及肝外膽管。臨床將癌症分為兩型:肝門型及週邊型兩種,前者即使腫瘤很小也可能造成阻塞性黃疸,後者往往像肝癌一樣在肝臟內形成一個病灶佔住部分肝臟,直到末期才會有黃疸之症狀。
戴鋒泉表示:「不論是那一型的膽管癌,預後都不好」。根據臨床統計,國內大約1成的患者罹患的膽管癌是肝內膽道癌,6~7成是肝門膽道癌,而2~3成是總膽管癌。
那些原因會引起膽管癌
有別於其他癌症的發生,大部分的膽管癌病患並無明顯的危險因子,絕大多數來至膽管內上皮細胞的惡性變化。戴鋒泉表示,大多數患者發生膽管癌找不出致病原因。有可能是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中華肝吸蟲、肝內結石、先天性膽道疾病、先天性總膽管囊腫,造成膽管慢性發炎所致。
此外有研究指出,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肥胖、糖尿病、抽菸、慢性酗酒 (>80 g/day),也有可能也是致病原因之一。另外,慢性膽汁鬱積,例如膽管結石或先天膽道異常,或是發炎性腸炎患者,也被認為是產生膽管癌的危險因子。
醫:出現6大症狀要小心
膽管癌與胰臟癌一樣,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難以察覺。戴鋒泉強調,肝內膽管癌晚期疾病的非特異性症狀包括腹痛,全身乏力,夜間盜汗,體重減輕。肝門周圍膽管癌因為容易造成膽道阻塞,臨床表現90%以黃疸為主,10%為急性膽管炎、56%有厭食症、體重減輕及疲勞。
有時只出現右上側腹痛,或噁心、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不特定症狀,不太容易及早發現。只有出現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才會因為膽管阻塞而造成皮膚癢、黃疸、眼睛泛黃及小便呈茶褐色、疲倦等症狀,因此比較容易被診斷出來。
如何診斷?
對於早期膽管癌目前並無任何篩檢方法,膽管癌的病人的肝功能檢查會表現出膽汁鬱積阻塞的現象;目前也沒有特定的腫瘤標記可以供診斷參考。而血清癌性胚胎抗原(CEA)以及CA19-9升高,並不具診斷意義。也正因為如此,影像學檢查對於診斷膽管癌扮演非常重要的關鍵。
腹部超音波:可以看到膽管擴張現象,也可能直接找到腫瘤本身。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管攝影術(ERCP):將內視鏡放到十二指腸,找出總膽管及胰管的開口,由此開口注入顯影劑,可以把整個膽道系統顯示出來,將膽管阻塞的原因及地點找出來。
經皮穿肝膽管攝影術(PTC):使用細針插入擴張的膽管,打入顯影劑,再用X光照像。可以把膽管系統分枝顯現出來,並找出阻塞的位置;必要時也可以同時留置引流管(PTCD)作膽汁的引流。
電腦斷層攝影:可以評估腫瘤的大小及對鄰近肝臟、淋巴結及其它腹內器官組織的侵犯程度。但若腫瘤僅限於膽管內,則斷層攝影常無法找到。
核磁共振膽管胰管掃描(MRCP) :對於無法進行ERCP之病人(例如曾經做過胃切除手術或是ERCP 失敗之病人),可以考慮此種檢查。
血管攝影:可以顯示出肝動脈和肝門靜脈的解剖位置,對於手術前評估腫瘤是否可以切除有相當幫助。
如何治療?
膽管癌的治療,最理想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能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發現,手術切除是唯一有效的選擇,醫師通常都會根據患者腫瘤大小及位置、患者年齡及其他生理狀況來決定。
外科手術
手術切除是唯一有效治療方法。即使能手術切除,平均5年存活率僅30%。如果伴隨有肝內結石,當然必須另加總膽管切開及引流。若病人有併發黃疸或膽道感染,則必須先放膽管引流管,把併發症控制下來後,再考慮開刀切除腫瘤。如果無法手術切除,則可以採用姑息手術引流或長時間置放PTCD引流管或是以內視鏡方式在膽管內留置導管引流膽汁作為症狀治療。
化學治療
利用化學藥劑抑制腫瘤生長,但較果不佳。
放射線治療
當有阻塞黃疸時,且對於無法切除之膽管癌可以考慮放射線治療,可能有減少黃疸及使腫瘤縮小的作用。或是採用真光刀(True Beam STx)系統,利用4D電腦斷層掃描定位,可對膽管癌腫瘤做更精確的照射,減少正常組織的傷害。
膽汁引流
以內視鏡放置軟管並通過膽道狹窄處,或是經肝放置一軟管進行膽汁引流,以減緩皮膚搔癢、敗血症或疼痛等症狀。
哪些人是高危險群?
戴鋒泉強調,膽管癌的預後與腫瘤本身能不能切除有絕對的關係。儘管外科手術是大多數膽管癌患者的唯一希望所繫,但治療成效並不佳,如果膽管癌長在肝臟裡面,且只長一顆,外科手術的5年存活率為25~33%;腫瘤長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外科手術的5年存活率更低,只剩10~15%,相當不理想。
由於膽管癌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戴鋒泉表示,一旦被確診是膽管癌的高危險群,例如出現發炎性腸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肝內膽管結石等患者,戴鋒泉建議最好半年至一年就應到醫院接受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有機會延長生命。
文/邱玉珍、圖/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