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有菌、便便有塑膠 2018十大人體研究你知道幾項?(上)

插圖檔 ID:168723790

一直到今日,我們都還不能百分之百了解人體構造,數百年來,科學家們更是不斷用研究結果更新我們對人體的認知。2019年的一開始,HEHO君先來帶大家看看,由國外網站Livescience評選出2018年我們對人提的十大新發現,這篇文章中會先介紹其中的5項。

1.人體新發現-「間質」

3月27日,《Scientific Reports》期刊指出一種被傳統解剖學長期遺漏的結構—間質(interstitium)。

研究人員發現,黏膜下層中存在一種充滿液體的結構,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身體內的「器官」(不過「器官」一詞並未出現在論文中,而是論文作者在形容間質時所用的詞彙,事實上間質屬於一種「組織」,而非器官),它與淋巴系統有關聯,並有可能參與癌症轉移。重要的是,除了膽管,間質廣泛分佈於全身,包括皮膚真皮層、胃腸道、肺部、泌尿系統、血管等幾乎所有器官和組織的黏膜下層。

間質可以起到類似於「避震器」的作用,保護組織、肌肉、血管在日常工作中免於拉傷此外,間質會伴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可能與皮膚皺紋、四肢僵硬以及纖維化、發炎疾病等有關。

2.爸爸可以傳遞粒線體DNA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認為人類只從母親那裡繼承粒線體DNA,但是在去年11月,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顛覆認知的研究,發現在極少數情況下,父親也可以傳遞線粒體DNA。這項研究發現了來自三個不同家庭的17個人,從他們的母親和父親繼承粒線體DNA的證據。

科學家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很有可能是因為父親攜帶了防止精子中粒線體DNA被破壞的基因突變,從而使得父親的粒線體DNA也能夠遺傳給後代,這一發現對治療粒線體疾病產生重要的影響。

3.大腦存在細菌!

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大腦是個「無菌」的器官,但是在去年11月,研究人員發現了微生物人們大腦中的初步證據。研究人員拍攝了死後人腦組織切片的高分圖像,展示了組織中的細菌。重點是,縱然腦內「有菌」,這些人在生前並沒有腦部疾病的跡象,這表明人體大腦中可能有一個類似腸道中的微生物群。

如果未來的研究能夠解釋這種腦部微生物的如何影響腦細胞,那麼它的重要性將不亞於腸道微生物,會是神經科學的一個重大進步。

4.排泄物中的塑膠微粒

去年10月,奧地利的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的人體糞便樣本中,發現了塑膠微粒,而且,這8位自願參與試驗的人的大便的樣本中,不僅都含有塑膠微粒,並且類型多達9種。

報告指出,大部分塑膠微粒都是從海洋中的大型塑膠垃圾中分解而來, 而海洋生物體內出現塑料微粒早已不是新聞了。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微小的塑膠對人體的健康有極大的危害,最細小的塑膠微粒能夠進入血管、淋巴系統甚至肝臟,會影響腸道耐受性以及人體免疫機制。

5.與心臟病有關的皺紋

讓人顯得老態的皺紋,去年又添了一項新罪名:抬頭紋多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

2018年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上,發布了一項研究指出:抬頭紋多的人,比同齡人更有可能死於心血管疾病。這種聯繫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團隊認為,一些導致皮膚過早老化的因素,也可能導致動脈老化。

如果這個發現得到了證實,觀察前額皺紋或是幫助識別心臟病高危人群的一種簡單方法,不過,這個方法不能取代傳統評估方式,如檢測高血壓和膽固醇水平。

參考資料:10 Amazing Things We Learned About Humans in 2018

延伸閱讀:

做夢基因、發電細菌 2018十大人體研究你知道幾項?(下)

請老爸多運動,哈佛研究:這樣能降低子女肥胖與糖尿病風險

「魔剪」再升級!研究:CRISPR不用剪就能改變肥胖基因

健身是最短命的運動!新研究:最能延年益壽的運動是它!

最新研究:術後「噴一噴」 奈米噴霧有效阻止癌症復發!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