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涵蓋結腸癌、直腸癌與肛門癌。根據腫瘤所在位置,右側與左側大腸癌的症狀有所差異。醫師提醒,由於近年疫情影響,大腸癌篩檢率下降,導致晚期確診的情況增加,若不及時採取篩檢,恐造成癌症死亡率上升。
早期發現大腸癌的關鍵
越早發現大腸癌,治療選擇越多。除了定期篩檢,民眾也需提高對身體異常的警覺。腫瘤的位置會影響症狀表現,因此需特別注意:
- 右側大腸(近端大腸):盲腸、升結腸
- 左側大腸(遠端大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
右側大腸癌為何較難發現?
右側大腸癌有「安靜腫瘤」之稱,因為:
- 腸內容物稀水狀:腫瘤即使堵住腸道一半,也可能無阻塞症狀。
- 腸管直徑較大:腫瘤較不易被察覺。
- 貧血警訊:腫瘤出血導致貧血,等到出現頭暈、喘不過氣等症狀,往往已發展到晚期。
左側大腸癌的症狀較易察覺
當糞便通過左側大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時,水分逐漸被吸收,大便變硬成型,因此較容易因摩擦或腫瘤出血而觀察到症狀,包括:
- 排便異常
- 血便
- 大便變細
- 腸阻塞
右側與左側大腸癌症狀對比
- 右側大腸癌(近端大腸):腹脹、腹痛、貧血、頭暈。
- 左側大腸癌(遠端大腸):排便異常、血便、大便變細、腸阻塞。
鋸齒狀腺瘤需特別注意
右側大腸癌患者比例近年從過去的 2:8 增至 4:6,與代謝異常、高血脂、肥胖及高齡化相關。特別是「鋸齒狀腺瘤」,容易出現在右側大腸,其生長速度快、第三期以後預後更差,也較難偵測。
定期篩檢的重要性
不論腫瘤位於何處,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篩檢是早期發現的關鍵:
- 糞便潛血檢查:敏感度約 80%,晚期患者檢測準確率更高達 90%。
- 陽性結果需大腸鏡檢查:進一步確認是否因息肉、炎症或腫瘤引起,並及時切除息肉以降低癌變風險。
透過定期篩檢與早期發現,無論腫瘤長在右側或左側,都有機會降低治療難度,改善預後。
圖 / 楊紹楚
文章原文:右側大腸癌VS左側大腸癌大不同!腫瘤長哪裡症狀也有差
延伸閱讀
一年四季怎麼吃?春夏秋冬的中醫食療報你知
壞膽固醇對身體影響大!營養師:這 8 種食物有效降低 LDL-C
減脂中藥材搭配六大減肥穴位!不用斷食也能健康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