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腦血管動脈瘤』是不是很容易破裂?怎樣的程度需要開刀處理?應該選擇怎樣的開刀方式?」被診斷出有腦血管動脈瘤的人,腦中第一時間會閃過這些問題。
臺中榮總介入性腦血管外科主任崔源生表示,「腦血管動脈瘤」(簡稱動脈瘤)容不容易破,不完全取決於大小,腦血管動脈瘤的所在位置與形狀也同樣重要。
「舉例來說,長形、夾層梭形、帶有次級子動脈瘤泡的腦血管動脈瘤容易破,位於後交通、前交通、中大腦動脈分叉、基底動脈、顱內椎動脈的也容易破;但像是位於海綿竇段頸動脈與床突上腦下垂體的,根據文獻顯示,破裂機率小於0.12%,」崔源生表示。
是否積極治療 需要考量這些因素
崔源生提到,是否需要積極治療,需要專業醫師綜合多項因素:
- 大小:>7mm的腦動脈瘤依數據統計有較高的破裂風險,一般建議積極處理。
- 位置:腦動脈瘤破裂常見位置,依序為後交通動脈處,前交通動脈處,中大腦動脈分叉處,基底動脈頂端,顱內椎動脈段。
- 形狀:長形的動脈瘤(長/寬比>1.6者),多角形(次級子動脈瘤泡者),梭形剝離性動脈瘤,以上三者破裂出血機會較高。
- 年紀:未破裂腦動脈瘤的平均每年破裂機率為7~3%,而積極手術的風險平均為2~13%,故年紀大於70~75歲以上者,可選擇較保守的治療方式。
- 健康狀態:本身內科疾病較複雜者,如洗腎患者、心肺功能不佳者、有癌症者等,無法承受重大手術或平均餘命有限者,可採較保守之治療。
- 心理素質:很多人在沒檢查出腦動脈瘤之前,生活得很正常,一旦被告知有腦動脈瘤後,精神壓力太大,即使是被告知診斷為破裂風險較低的(0.12%)的上腦下垂體動脈瘤,仍存有具大陰影無法釋懷,若治療風險為可接受,則可考慮積極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
目前,腦血管動脈瘤的積極手術方法有2種:開顱夾閉手術以及栓塞治療。
開顱夾閉手術
崔源生表示,開顱夾閉手術特別適合於後交通動脈瘤(因為手術視野最直接),中大腦動脈瘤(因為位置淺且常有複雜分支關係,不利於栓塞治療),前交通動脈瘤(常有複雜分支關係,不利於栓塞治療,但手術深度較深)。手術方式是將動脈瘤的瘤頸以鈦金屬夾子夾閉,少部分無法順利夾閉瘤頸的案例,可能採間接包覆動脈瘤或夾閉供血載瘤動脈的手術方式治療。
栓塞治療
而栓塞治療特別適合深部動脈瘤,如基底動脈或椎動脈等後循環動脈瘤、眼眶周圍近顱底的動脈瘤、各部位處的窄頸動脈瘤,因為不用搭配支架,手術較簡單。栓塞手術的手術方式,是將可解離式白金線圈從鼠蹊部置入導管,再將白金線圈纏繞於動脈瘤中達封阻血流效應。
崔源生提到,現在有一種新式栓塞動脈瘤手術,手術時間約1個小時,流程類似傳統線圈的栓塞手術,而且更為簡單。
「新式栓塞動脈瘤手術特別適用於大型動脈瘤或內頸動脈虹吸部轉彎處動脈瘤,不用去冒將微導管放置到動脈瘤中的困難與危險,只要將密網支架置於動脈瘤處的主血管中,」崔源生表示,這能有效阻斷或減緩血液流入動脈瘤的血量,有利動脈瘤體積縮小,減少動脈瘤破裂的情況發生,經6個月左右的時間,血管內膜沿支架增生重塑血管壁,80%的動脈瘤可治癒。
不過,新式栓塞動脈瘤手術是不適用於剛破裂的動脈瘤,且植入後有較高的血栓性腦中風的可能併發症,術後需長期使用強力抗凝血劑。健保署自107年3月1日起將這個項目納入健保給付,但目前符合特訂的規範才有健保給付,不符合範圍者若需使用則仍需自費,植入密網導流支架每支約40~45萬元。
延伸閱讀:
腦中風10年復發率高達51% 嚴重會致死!中醫針灸降6成風險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