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的變化,人們的飲食習慣也越來越多樣化,甚至三餐的時間有時也不明顯。比如週末喜歡吃brunch和下午茶的人,或是為了排到打卡網美店,不惜搞到很晚才吃飯,又或者喜歡逛夜市覺得吃飽才好睡的人們,這種飽一頓餓一頓,又不按時吃飯的習慣,可能是許多年輕人的常態,但長此以往,挑戰的不止是胃和身材,還有你的心臟。
歐洲心臟病學會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最新發表的研究就表明,晚餐吃得晚、又不吃早餐的人,心血管疾病發作後的預後往往更差。同時有以上兩種不良飲食習慣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30天內出現死亡、二次住院或心絞痛的風險,要比常人高4-5倍。
晚餐太晚吃又不吃早餐的病人高達41%
不吃早餐的定義是午餐前除了咖啡、水等飲料,沒有吃過其他任何食物,每週至少3次;晚餐吃太晚的定義為晚餐距離上床睡覺的間隔不足2小時,每週至少3次。根據調查,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58%的人不吃早餐,51%的人晚餐吃得晚,兩種習慣都佔的人又41%。研究作者Marcos Minicucci博士指出,雖然「吃得晚」的判斷依據主要是距離就寢的間隔,而非時間早晚,但事實上,幾乎有這個習慣的人也都是在深夜才吃飯。
Minicucci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這兩種飲食行為與心肌梗塞的較差預後相關,」團隊認為,飲食對炎症反應、氧化和內皮功能的影響,可能是其中的潛在機制。
早餐應占每日卡路里的15% -30%
「工作到很晚的人很可能晚餐吃得晚,然後早上又不餓,」Marcos Minicucci建議,晚餐和就寢時間間隔至少2小時,並強調早餐一定要吃得好,一頓好的早餐需要包括乳製品(無脂或低脂牛奶、酸優格或奶酪),一份碳水化合物(全麥麵包、貝果麵包、穀物)和一份水果,早餐應占我們每日卡路里總攝入量的15% -30%。
研究還發現,飲食習慣不好而且心梗預後更差的人群,通常在入院前就更多服用他汀類藥物。Minicucci提醒,對於原本就有心血管風險的患者,他汀類藥物治療也是建立在健康生活習慣之上的,而非替代解決方案。另外,以前的研究發現,錯過早餐和晚餐的人更有可能有其他不健康的習慣,比如體力較差、吸煙等。
期刊小檔案:《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是同行評審的醫學期刊,研究心血管系統,該雜誌的主編是Massimo Francesco Piepoli。它成立於1994年,是歐洲心血管預防和康復的期刊,目前由SAGE出版社代表歐洲心髒病學會出版。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