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一個童話「艾麗絲夢遊仙境」,是敘述一個女孩做了個奇妙夢境的故事,但故事名稱出現「夢遊」這兩個字,其實卻與「夢遊」毫無關係。真正的夢遊其實並不是在作夢,而是在睡眠時遊走的一種狀態,所以英文名稱叫做「Sleep Walking」。
兒童時期的夢遊叫睡遊症
很多人小的時候多少都有過夢遊的經驗,像是HEHO君小時候也曾發生睡到一半抱著枕頭跑出臥室找媽媽的事情,不過這種兒童的夢遊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很深的睡眠狀態中突然醒過來,不能像成年人一樣馬上清醒,反而處在一種半睡半醒的狀態,這時候可能做出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行為,例如走到父母的床邊搖醒他們,說些很奇怪的話,有的可能走到客廳去坐著,或是跑去飯廳開冰箱,更嚴重的也可能會開門離開家、光著腳走到大街上。
這種夢遊的行為,一般稱之為「睡遊症」,等當事人清醒後並沒有作夢的記憶,而睡遊症往往有家族性發生的遺傳傾向,以6到12歲的兒童階段較為多見,通常等青春期或成年以後就不會再發生了。
人在睡覺時,大腦皮質的細胞都可以處於「抑制/睡眠」狀態之下,也才能夠一直保持睡覺狀態;但在兒童大腦發育尚未成熟時,睡覺過程中如果有部分支配「興奮/運動」的神經細胞仍然處於興奮狀態,就會產生夢遊的行為。
成人的夢遊則是得了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
除了兒童時期出現的睡遊症之外,其實在成人身上發生類似夢遊的症狀才是值得讓人擔心的大問題,醫學界稱之為「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RBD),是一種會在睡眠時不自覺地隨著夢境而動作的睡眠疾病,發作次數可多達每晚4次或是少到每月1次。
一般人夜晚的睡眠約有20%的時間是屬於快速眼動期(REM),在這個時期作的夢等醒來後會比較容易記得。一般人在做夢時並不會行動,因為大腦會讓人在做夢時肌肉暫時癱瘓;不過「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的患者則是失去了抑制的能力,所以才會做出在夢境中出現的動作。
這些動作可能是踢腿、出拳、從床上跨下或跳下,一般是與夢境的內容有關,常常是被追逐或暴力內容的夢,此外,患者還會出現講話、大笑或大叫等激烈的反應,這些行為常常導致患者自己受傷,或睡在旁邊的伴侶受傷。
網路上曾流傳鋼管歐吉桑的病例
像是網路上就曾流傳一個「鋼管歐吉桑」的病例,因為他在半夜起來夢遊,把家裡的一根鋼管彎成U字型,隔天醒來以後,卻無法再恢復原狀。美國密蘇里州也有位女子會在半夜夢遊時暴吃暴喝,導致身材嚴重變形,結果被確診是得了「夢遊暴食症」。
40%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病人可能演變成退化性的腦神經病變
大約有60%的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病人,腦部並沒有明顯的問題。而40%的病人則可能演變成退化性的腦神經病變,特別是巴金森氏症、老年失智症或路易體失智症,也可能是大腦或腦幹的小血管堵塞所造成的,是屬於腦血管病的一種特殊表現。
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如何診斷與治療?
這種病人只要進行病史、理學檢查及睡眠腦波檢查,通常就可以得到正確的診斷。對於「睡遊症」,目前醫學上有很好的藥物,可以達到有效的治療,成年以後大多數會自然痊癒。以50歲以上中老年人族群為主的「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症」,一經正確的診斷,藥物治療的效果也接近百分之百。
延伸閱讀:
文/陳亦云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