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人,都會有作夢的經驗,而且絕大多數的人都會經歷做惡夢的恐怖情境,且惡夢的情節往往在醒來之後還歷歷在目,讓做夢的人心情難以平復,短期之內持續處於驚魂未定的狀態。為什會做惡夢,其實與這5個因素有關。
做夢是人體一種正常的、必不可缺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人在入睡後,一小部分腦細胞仍在活動,這就是夢的基礎。由於人在夢中以右大腦半球活動占優勢,而覺醒後則以左側大腦半球占優勢,在人體24小時晝夜活動過程中,使醒與夢交替出現,可以達到神經調節和精神活動的動態平衡。因此,夢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對人的注意力、情緒和認識活動有較明顯的作用。
睡的越久,越容易做惡夢
英國牛津大學做了一項有關人為何會做惡夢的調查研究,受訪者的年齡介於18至77歲之間,研究人員共訪問了846名受訪者。他們每晚的睡眠時間分為每晚睡6小時和每晚睡超過9小時2組,結果顯示每晚睡6小時的人有45%在受訪前兩個星期中至少做過一次惡夢。而每晚睡超過9小時的人則是更常做惡夢。
研究人員表示,久睡會讓睡眠中的快速眼動期(REM)較長,而REM是睡眠周期中的最後階段,在此階段較容易讓人做夢,所以睡覺時間越長,做惡夢的機率也就越高。
做惡夢有哪幾種原因?
許多研究夢境的科學家發現,外界的刺激可以致夢,而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也並非空穴來風,夢境往往會重現白天的人身經歷。至於會做惡夢的原因,經過專家的分析大致有下列5種可能。
1. 焦慮與壓力: 國際夢境協會(IASD)研究發現,經歷一場大手術或重大疾病,或是失去摯愛的人,還有經歷重大災難或事故,都可以引發惡夢,創傷後壓力候群(PTSD)正是造成週期性惡夢的重要原因。此外,因為工作或經濟上的壓力造成的焦慮,或是發生例如搬家或離婚等重大生活轉變或困境,也可能引發人做惡夢。而研究顯示,抗壓力愈低的人愈容易做惡夢。
2. 疾病: 人在生病初期,病症的刺激訊息微弱,在人清醒時難以明顯感受,但卻可以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而在夜間做夢時出現種種可怕的情境與感受。醫界指出,罹患流感等發燒疾病有可能會引發惡夢,而呼吸中止症與嗜睡症等與睡眠有關的疾病也會增加做惡夢的機率。
3. 藥物:有研究顯示,例如百憂解等抗憂鬱症藥物會增加做惡夢的機率,這類藥物會增強睡眠過程中快速眼動期(REM)時間,使人更容易惡夢,此外,像是巴比妥類的鎮靜劑和麻醉藥都有副作用,長期服用也可能讓人做惡夢。
4. 食物: 有人研究發現,白天吃高脂肪食物愈多,睡眠質量變差的機率就愈高,2007年有一項研究顯示,吃有機食物的人和吃垃圾食物的人,所做的夢是不同的,研究人員揣測,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能會對夢境產生消極的影響,讓人容易做惡夢。 此外,喜歡吃辛辣食物的人因為體溫升高,再加上容易消化不良,容易睡眠品質變差,產生做惡夢的狀況。
5. 酒精: 酒精是讓人在時間內入睡的鎮定劑,但飲酒過量卻可能導致人做惡夢,至於有戒酒經驗的人也會時常做惡夢。
文/陳亦云、圖/許嘉真
延伸閱讀
走不出創傷壓力症候群的陰影,你該怎麼辦?
為什麼有人害怕卻又偏偏愛看恐怖片,原來是這個原因
你相信鬼壓床嗎?原來是你的骨骼肌在睡覺時大罷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