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會做夢好像是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有些人甚至一整個睡眠中還做了三、四個夢,只不過,經常是隨著早晨清醒之後,幾乎沒多少就把夢境忘得一乾二淨。還有一些人號稱一夜無夢睡到天明,好像沒有夢境困擾,睡覺的品質反而更好,到底事實是如何?入睡時做夢,到底對睡眠品質是好還是壞?
睡眠要分為快速動眼期與非快速動眼期,大部份的夢出現在快速動眼期
要談到作夢,就要先了解,這夢境到底是怎麼來的。睡眠由四~五週期組成,每一個週期約 90到100分鐘左右,其中又包含兩種型態的睡眠,即非快速動眼期睡眠(NREM)及快速動眼期睡眠(REM)。
而快速動眼期又稱矛盾型睡眠,因為人體的大腦是活動的,而身體則是休息的,此時,呼吸與脈搏速率皆增加且呈不規則狀態,血壓的波動也大,大部份的夢都是出現在此期,這個時候也比較容易醒來。
其實,在非快速動眼期也會做夢,只是由於其中具有深度睡眠期,所以一般人醒來之後是不會記得這段睡眠期所做的夢,如果你醒來時覺得自己一夜無夢,有可能是你真的沒作夢,也可能是你剛巧是在深度睡眠期內做夢了。
夢境很可能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而夢境是睡眠時身體內外各種刺激或殘留在大腦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影象活動,換句話說,就是大腦莫名其妙地將你腦海中的信息、記憶、日常的思考等無序地連結在一起,有些可能已忘記、有些可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事,在睡眠時被大腦「借用」了,變成了神奇的「夢」,這也就是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作夢對人體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
接下來,就來談談做夢對身體到底是好還是壞的問題吧。
如前文所說,夢境常常在淺眠期中出現。正常人一般每天晚上必定會做3-5個夢,一次達5-15分鐘。也就是說,做夢是一種普遍的生理現象,不管你有沒有夢的回憶,有沒有做夢的感覺,正常人晚上都會做夢,這是腦部活動正常的表現,
而不是睡眠不好的表現。
有臨床研究證明,,做夢對人體是有益處的。當然,如果頻繁地做惡夢就會影響睡眠質量,但那是由做惡夢的原因不良的心理狀態所導致的,而不是因為惡夢本身所造成的,所以做夢本身是無罪的,並不存在做夢多了就會影響睡眠品質的問題。「不要用夢的多寡來評估睡得好不好」。
從臨床發現,有睡眠障礙(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病(如缺鐵性貧血、尿毒症、糖尿病或是巴金森氏症),以及憂鬱焦慮的病人,反因睡眠品質不好,特別容易感到多夢。此外,有些藥物如安眠藥、鎮靜劑和抗憂鬱劑也可能引起多夢。作夢大約占據每天睡眠時間的1/5。正常情況下,人每晚都會做4至6個夢,而在疲勞、生病、焦慮、緊張等情況下,會增加作夢的機會。
沒有作夢究竟又是好還是壞?
那麼,長期沒有作夢,又究竟是好還是壞呢?
認為自己不會做夢的人一般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做了夢,但醒了之後回憶不起來;而第二則是受到腦部的無線電波的干擾所導致的,即大腦調節中心受損。
所以有人做了一個形容,如果把大腦視為圖書館,多夢就是管理員太勤快了,總是在整理信息,所以第二天有可能會勞累;但如果說是一直無夢,那很可能是管理員不夠或失職,導致人腦中記憶的存儲,就和年久失修堆滿爛書一樣無人管理,這樣就難以入夢境了。
有臨床醫生發現,長期無夢且伴有頭痛和頭暈的人,經診斷大多有腦內輕微出血或長有腫瘤等問題,需要進行檢查與診治,而癡呆兒童與成人的夢也特別少。
也有醫師表示,作夢與恢復體力相關;作夢時,全身的肌肉都會軟趴趴的,達到最放鬆狀態,所以睡眠者可以盡速恢復體力。因此,要是一直沒作到夢,大概睡眠的品質也不會好。
延伸閱讀: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