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到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痛風還有系統性紅斑性狼瘡與皮肌炎等疾病,這些病的共通點就是,它們都是所謂的「風濕病」,風濕病是一種會波及全身器官的免疫病變,是多器官免疫傷害疾病,它們的臨床表現多變,相當複雜,所以難當難以診斷。
風濕熱是什麼疾病?
所謂的「風濕熱」,是指病患遭受A群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例如鏈球菌扁桃腺炎﹑猩紅熱,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就會引起身體很多器官的非感染性發炎,約有3%會變成風濕熱。
而風濕熱發作後,除了關節、脊椎、肌肉與皮膚會因免疫系統失靈而受到攻擊傷害之外,心臟竟然也是因而會引發永久性傷害的重要器官,被稱之為「風濕性心臟病」。發生的年齡原本集中於5到15歲的青少年,但成人也會發生。
風濕性心臟病是什麼疾病?
風濕性心臟病是指侵犯到心臟,以心肌和瓣膜為主,發生包含心包膜炎、心肌炎、瓣膜炎等疾病,其中又以二尖瓣最常被侵犯,主動脈瓣次之,初期是出現瓣膜閉鎖不全,血液逆流,後期則會導致瓣膜增厚、鈣化、造成瓣膜融合。這種疾病對心臟的傷害是永久性,無法治癒,而且因為病因特異,往往也最難提防。
風濕性心臟病對人體的4大危害
風濕性心臟病對人體造成的主要危害有4種,包括:
一、心悸、心律不整:
風濕性心臟病中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不整就是心房顫動,發生率一般在30%到40%,尤其是左心房顯著擴大的二尖瓣狹窄患者比較常見。
呼吸困難與氣喘是風濕性心臟病最常見,也是最早期的症狀,患者在運動,情緒激動,妊娠,感染或是出現快速性心房顫動時容易誘發。而隨著病情的惡化,患者在靜止時也會呼吸困難或氣喘,甚至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三、胸痛、血栓栓塞:
風濕性心臟病容易發生胸痛的狀況,並出現血栓進而形成栓塞,如果是腦部栓塞可能會造成偏癱失語,若是四肢動脈栓塞會引起肢體的缺血和壞死,而深靜脈血栓則會導致肺動脈栓塞。在各種栓塞中腦部栓塞占了風濕性心臟病患者5%-10%,也是風濕性心臟病最常見死亡原因之一。
四、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是風性濕心臟病晚期的併發症,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誘發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重體力勞動、妊娠、肺部感染、鈉鹽攝入過多等。發生率在50%—70%,主要表現為多臟器功能障礙,其中二尖瓣狹窄容易發生右心衰竭造成死亡;主動脈瓣狹窄一旦發生心臟衰竭後,平均壽命只有2到3年,而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患者也要嚴格防範心臟衰竭,一旦發生可能在數年內引發死亡。
如何確診風濕性心臟病?
而要確診風濕性心臟病並不容易,除了以心臟觸診感覺到有震顫或擾流,或是聽診聽到心雜音的學理性檢查之外,實驗室檢查更為重要,往往必須經過包括:
1、抽血檢查:包含發炎指數、心肌酵素、抗鏈球菌抗體等。
2、胸部X光:可以初步了解心臟哪些腔室有變大傾向,以血管紋路判斷肺靜脈回流情形。
3、心電圖:偵測心臟的電波以了解心臟,可判斷腔室大小是否正常,並偵測有沒有心房顫動或房室阻斷等心律不整發生。
4、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臟的基本結構與動態功能,例如心臟腔室大小、心臟收縮情形、心包膜積等,並評估瓣膜的型態,看有無鈣化、硬化、閉鎖不全、或狹窄合併活動受限等現象。
5、心導管檢查:以侵入式方式檢查心血管是否有阻塞狹窄,並評估心臟收縮功能、瓣膜逆流嚴重度、與心臟腔室間的壓力等重要指標。
風濕性心臟病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而在確診風濕性心臟病之後,可以採取的治療方式大致有3種:
一、藥物治療:
風濕性心臟病最好的治療藥物就是俗稱阿斯匹靈的水楊酸來控制如心臟衰竭、心房顫動等併發症,有些嚴重的心臟炎患者則需使用類固醇來控制。
二、置換瓣膜傳統開胸手術:
以傳統的開刀方式置換工工瓣膜,必須鋸開胸骨,手術時間長,而瓣膜的材質分為生物性和機械性,其選擇須依據病人年紀、抗凝血治療的服從性、是否有懷孕的可能來考量。
三、導管置換瓣膜微創手術:
在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且需要開刀的病患,如果是年紀很大或手術風險很高,可以考慮以導管介入的方式置換瓣膜。導管微創手術相對於傳統手術而言傷口較小,且若從鼠蹊部股動脈穿刺,可以有機會採用局部麻醉,避免全身麻醉的風險。
這項手術目前在健保給付部份,只限定在中度風險的患者可以獲得手術費用大約10萬點的給付,器械費用還是要患者自費購買,整套器械大約120萬元。而中度風險以下的患者則必須完全自費,也就是包括10多萬的手術費用在內,大約需花費140萬元。
延伸閱讀
文/陳亦云 圖/李佩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