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是最熱門的健康食品之一,很多疑難雜症好像都跟益生菌有點關係,不過如果能選擇正確的益生菌種類,更能對症下藥的解決自己的問題。
益生菌的好處
因為益生菌生長在腸道,所以大家首先想到的益生菌好處可能是「改善腸胃功能」,但其實腸道益生菌跟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也很有關係,所以不只是胃腸本身,跟免疫系統相關的問題,其實益生菌都能發揮一定的功效。
胃腸道疾病
- 腹瀉
- 發炎性腸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
- 脹氣
- 便秘
- 嬰兒的腸絞痛
牙齒疾病
過敏相關
- 異位性皮膚炎
- 過敏性皮膚炎
協助肝臟解毒
- 肝昏迷、肝腦病變
泌尿道問題
- 女性私密處感染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CCIH)整理的文件指出,眾多實驗已經證實,益生菌在預防抗生素相關性的腹瀉、預防,比如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因為腸道菌叢變少而腹瀉的人,甚至是感染了特殊細菌而引起腹瀉的人都有一定的療效。 而包括牙周病的治療、皮膚炎,或是協助肝臟解毒,也有相當的效果。比如協助肝臟解毒,是因為腸道的菌叢不平衡,糞便累積的毒素會流到肝臟,造成肝臟毒性,甚至引起腦部的昏迷,所以利用益生菌改善腸道的菌叢,可以防止肝臟中毒。
益生菌跟免疫系統的關係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清河說,在他的研究中,腸道益生菌、尤其是乳酸菌,能啟動免疫球蛋白,幫助心臟修復,預防突發性的心肌梗塞。 而腸道菌叢不平衡,會造成腸道粘膜的破壞,益讓黏膜縫隙變大,導致食物的大分子、代謝廢物跑到腹腔內,引起「腸漏症」,造成過敏、消化不良、免疫疾病;這時如果補充好菌叢,抑制壞菌的生長,就可以逐漸平衡回來。
益生菌應該這樣吃
謝清河說,像是他發現乳酸菌可以啟動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誘發免疫系統的單核球細胞增加,但只吃一種的乳酸菌,效果就不如吃多種來得好。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也發現,消化道中的食物和腸道的微生物也會相互作用,在菌叢代謝的過程中會產生具有保健功效的物質;而只有單一的菌叢,互相作用的效果就會比較弱。 而益生菌的種類繁多,在腸道內的數量也很多,而且就像每個人的基因一樣,不同人的腸道菌生態也不相同,各自負責不同的功能,所以如果吃其中幾種,感覺沒有太多差異,建議可以換不同種的益生菌來吃。
正確補充益生菌的方式
- 吃「多」菌種,最好可以吃 3~5 種左右,每種 10 億隻以上(吃太多種,會導致益生菌沒有位置生長)。
- 懂得補充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也就是膳食纖維,五穀雜糧、蔬菜水果中都有。
- 固定吃 3 個月以上,讓菌叢能有生長的時間。
- 如果吃 3 個月後沒有特別改善,可以換不同種的益生菌來吃,抽絲剝繭,找出自己最適合、最有效的益生菌菌種。
文/盧映慈、圖/黃玫霖
延伸閱讀:
益生菌數越多越好嗎?營養師釐清「保證菌數」觀念 破解益生菌3大迷思
尿道炎推薦吃蔓越莓、益生菌?專家教你如何吃才能有效預防感染
過敏、消化不良吃益生菌就好?挑益生菌前要先看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