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年會上,哈佛大學帶來一項甜飲料增加糖尿病風險的大型研究,給不少「螞蟻人」帶來當頭棒喝。今年ADA年會上,由加州大學分校研究人員匯報的新研究,再次警告糖類對於人體的傷害,只要短短2週,就會引起脂肪肝以及胰島異常。
大部分的高果糖玉米糖漿是由基因改造的玉米,透過酵素的催化作用,將玉米澱粉中的部分葡萄糖變為果糖,形成具有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和糖漿。因為利用催化作用的生產成本很低,而取得的玉米果糖的甜度又比蔗糖更高,所以常被加工食品工業用來取代蔗糖,加入飲料、冰淇淋和甜品,作為人工甜味劑。
12天飲料測試就讓幹脂肪累積、胰島出現異常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項雙盲試驗,他們找來了 18 – 40 歲的健康男女性,總共分成3組,各組間的性別、體重指數都分配平均。接下來,他們展開連續 12 天的飲料實驗。
這 3 組人每天要喝 3 份添加了富含果糖的玉米糖漿、蔗糖或阿斯巴甜甜味劑飲料,其中,玉米糖漿或蔗糖飲料將佔志願者每日熱量需求的25%。整個試驗期間,研究團隊為志願者提供了標準飲食。
實驗的前後,受試者會進行肝臟脂肪含量的影像檢查,以及胰島耐量試驗。結果顯示,喝玉米糖漿或蔗糖甜飲料的人群,肝臟脂肪都增加了,無論是3小時胰島敏感指數,還是2小時葡萄糖胰島素敏感指數,胰島素敏感性都顯著下降。也就是說,胰島素調節血糖的功能可能出現障礙。
玉米糖漿讓糖尿病風險翻3倍
無獨有偶,《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刊登Wake Forest Baptist 醫學中心中Kylie Kavanagh博士的研究團隊,餵食猴子玉米糖漿後,對猴子進行生理評估調查的報告。
它們對實驗組的猴子餵食玉米糖漿加低脂食物7年,餵對照組的猴子一般的低脂食物,然後比較兩者的差異。結果指出,實驗組的猴子體重超重50%以上,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對照組的3倍,而且還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
玉米糖漿是可樂等含糖飲料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蔗糖也是飲料、蛋糕、餅乾等食物中的甜味來源。在這項為期2週的試驗中,包含這些糖漿的甜飲料已經顯著影響代謝指標。
此外,儘管這項試驗中,代糖飲料似乎沒有帶來明顯影響,但長期喝代糖飲料的健康影響也仍有不少爭議。總而言之,為了健康,甜飲料還是要少喝。
參考資料:5-LB: Consuming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or Sucrose-Sweetened Beverages Increases Hepatic Lipid Content and Decreas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Young Adults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