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上的時候如果血糖飆高,就比較容易因為血糖的不穩定,而更容易導致糖尿病,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在半夜吃宵夜的時候只吃蛋白質,不吃碳水化合物,就比較不容易讓血糖升高,但研究發現,其實在宵夜時吃蛋白質,早上的血糖也是一樣會升高。
生理學會的未來職業線上會議(Future Physiology 2020)上提出的一篇最新研究,發現即使對於健康人來說,在早餐前的進食,也會影響到血糖的高低,如果血糖波動幅度增加,就容易引發糖尿病;不過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反過來說,在餐前少量吃一些營養品,可以幫助血糖值先升高,那就可以幫助降低飢餓感、甚至在正餐時碳水化合物不需要吃這麼多,反而有好處。
糖尿病患容易出現的「半夜低血糖、早晨高血糖」現象
身體的血糖值是透過胰島素還有其他激素來調控的,在晚上的時候,因為沒有進食,所以血糖值會比較低,早上的時候身體就會利用生長激素、皮質醇等內分泌來讓血糖升高;如果這2個數值差異很大,就可能會出現半夜頭暈、發抖等症狀,但白天一量血糖又過高,導致無法正常進食的狀況。
半夜低血糖、早晨高血糖
稱為梭莫基(Somogyi)在半夜12~3點時,血糖是最低的,但因為胰島素分泌量也低,差不多在3、4點就會開始慢慢讓血糖升高,導致在7、8時血糖會飆到很高。
為了防止身體出現這種「反彈性的高血糖」狀況,研究團隊假設,如果在4點血糖開始要升高的時候進食,而且不是吃碳水化合物,而是蛋白質,身體是不是就不會讓血糖飆高,也就不容易造成血糖不穩的狀況。
研究人員納入15名健康的青年男女,分別是8名女性和7名男性,讓他們在凌晨4點醒來,喝300毫升含有63乳清蛋白的水;然後讓他們回去補眠,但在9點時吃稀飯當作早餐,並測量飯後2小時的血糖值。
受試者在一星期後回到實驗室,再次重複同樣的實驗步驟,但在凌晨4點時改成喝下單純的水,研究人員表示,「這樣我們就可以比較同一人在同一個早餐中對葡萄糖的反應,並觀察夜間蛋白質的影響。」
結果發現,蛋白質組的早餐後血糖更高,表示那些蛋白質還是全部都變成了血糖,並沒有發揮控制血糖的功能。「在晚上的時候,身體並不需要消耗蛋白質來幫助修復,所以那些蛋白質就變成了糖,所以人在醒來的時候已經有了很多碳水化合物可以補充血糖,血糖值就變高了。」
「這告訴我們,其實太早吃早餐,也會讓我們更容易血糖飆高,因為身體還沒有準備好消耗這些熱量、或是把這些營養儲存成能量藏在身體裡。」研究團隊表示。
所以研究團隊認為,即使少量多餐,也不會改變這種高血糖的狀況,因為身體在不對的時間進食,就會讓這些食物更容易變成血糖在身體裡留存;即使不是吃碳水化合物也是一樣。
如果想要控制血糖,最好還是按時吃飯,晚餐吃得飽,或是在睡前吃一點東西,避免發生半夜低血糖而導致清晨高血糖,可能是更好的一個作法。
參考資料
An early morning whey protein snack increases morning blood sugar level in healthy people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