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腹劇痛小心是致命「腎中風」!忽然小鹿亂撞就是警訊

freepik

心房顫動別輕忽,可能導致其他器官出事!一名58歲女性,過去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規則服藥治療中,自數年前就有偶發心跳加快且合併胸悶及冒冷汗的情形,近日開始左腰疼痛,就診後發現是心房顫動合併左側腎動脈阻塞,進而造成左腎梗塞,也就是俗稱的「腎臟中風」。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醫師陳虹志表示,腎動脈梗塞發生率約1至2%,好發於年長、長期患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與糖尿病族群,在臨床上不易診斷。

患者會出現持續性腰痛或下背痛、血壓突然飆高等症狀,或是嚴重的心律不整(小鹿亂撞感),但多數患者都不自覺。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預防再發生,往往會造成慢性腎臟病,長期下來,恐造成末期腎病,提高洗腎機率。

檢查腎中風風險,可靠 2 種方式

因為腹部內臟較多,造成右側腹痛原因十分多元,包括膽囊炎、急性腎臟炎、大腸憩室炎、胰臟炎或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發生腎動脈梗塞機率較低,且往往需要透過血管攝影或電腦斷層才能確診,所以很難在第一時間內診斷與治療。

陳虹志提醒,若腎臟超音波影像出現邊緣不規則或缺損情形,腎功能惡化速度較快,反覆腰痛(並排除一般細菌感染),又有高齡、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等危險因子時,建議就醫經由醫師評估、治療與預防。

預防腎中風,一定要治療心律不整

想要預防腎中風,就不能輕忽心房顫動。臺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主任吳茲睿表示,心房顫動會使心房無力收縮,無法將血液完全排出,易在心房內產生血塊,血塊被血液輸送到全身血管,將引起中風或全身性栓塞。

「這個原理與腦中風相似,後果更是不容小覷。」吳茲睿表示,病患如有心房顫動的症狀,包括心跳加快、心跳不規則合併心悸、胸悶時,應及早至心臟科就診,找出問題後規則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iStock-496791656

服藥、開刀預防血栓形成,能避免腎中風發作

若是屬於腎中風高風險族群,就要留意血栓產生。吳茲睿表示,傳統以抗凝血藥「可邁丁」防止血栓,可降低20%至60%中風機率,近年有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藥物,對於患者來說,不僅大幅降低中風機率,亦可降低出血,並減少藥物和食物交互作用,也會提高服藥意願。

心臟血管中心謝育整醫師指出,建議一邊預防中風,還要孔氏治療心律異常,才能達到治標又治本的效果。依據臺中榮總2018年在國際期刊發表的研究,心房顫動如能回復成正常心律,將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包括腎中風)的死亡率。

心臟血管中心醫師李政鴻進一步指出,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是藥物治療無效的心房顫動患者的一個福音。對於經常發作或發作時症狀非常厲害的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病人,或是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以及有藥物嚴重副作用之病人,手術後能有8成病人成功的維持正常心律。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台灣去年58萬人「腎臟病」就醫!腎臟醫師顏宗海:這些高鈉食物要少吃,白麵條也是地雷

夏天想消水腫很簡單!腎臟科醫師:少鹽、少糖,一天喝2000cc的水

防曬不能只塗手腳!老是漏擦這幾個部位:鼻頭、耳朵、眼皮也會引發皮膚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