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只吃短期也有副作用!國衛院262萬人研究:3疾病風險飆升

從以前俗稱的「美國仙丹」,到後來的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症狀,類固醇已成為社會大眾耳熟能詳的一種藥物。先前的研究指出,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可能會產生嚴重副作用。那麼,如果只吃短期呢?台灣團隊一項短期使用類固醇的研究登上了國際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姚宗杰醫師、國立成功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張升懋副教授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陳安安講座副教授共同合作,針對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的安全性進行探究與分析。

研究發現,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或等於14天),會增加消化道出血、敗血症與心臟衰竭的風險。

這項研究利用衛生福利部資料科學加值中心的巨量資料進行分析,研究2013年至2015年間,2,623,327位介於20歲至64歲的成年民眾。團隊針對病人在用類固醇後一個月以及二到三個月(31天至90天)期間,是否會發生消化道出血、敗血症或心臟衰竭的情形進行研究。

分析結果顯示,約25%民眾曾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的女性患者較多(55.3%),此外,84.5%的民眾並沒有慢性疾病史。使用天數方面,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的中位數為3天。

常見病因主要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或皮膚相關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鼻竇炎扁桃腺炎、鼻咽炎、咽炎、喉炎、濕疹、蕁麻疹以及搔癢症等),常見相關專科別前五名依序為:皮膚科、耳鼻喉科、家醫科、內科以及小兒科。

沒慢性病史也危險!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心衰風險飆升

根據2017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指出,患者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30天)時,會增加發生敗血症、靜脈血栓栓塞和骨折的可能風險。

團隊醫師姚宗杰表示,這次在台灣進行的研究也顯示出,患者在使用口服類固醇後第一個月內,其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史的患者,短期使用14天以下的口服類固醇,也會出現同樣的疾病風險。

短期口服類固醇也要留意 3 風險

姚宗杰與研究員蔡慧如提醒,有鑑於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仍存在一定的疾病風險,建議臨床醫師開立短期口服類固醇時,仍需謹慎評估使用類固醇的必要性與潛在風險;如需開立短期口服類固醇時,也請留意患者在用藥後一個月內是否出現上述情形。

同時,民眾如果目前正在服用口服類固醇,切勿自行停藥,如有疑慮應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以確保用藥安全。

參考資料:Association Between Oral Corticosteroid Bursts and Severe Adverse Events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氣喘沒症狀、不想用類固醇 肺病專家:教你用一支搞定

皮膚癢到受不了 不想一直擦類固醇,還可以這樣做

用青春痘的細菌治療氣喘!中研院研究可望取代類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