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失智症總會出現心疼的感覺,年紀大了,身體的部位都退化了,卻連心智都沒辦法健康,不僅病人自己很辛苦,照顧者也需要付出難以想像的辛勞。
根據 2018 年內政部統計處的調查報告,2018 年 4 月底台灣的老年人口數占總人口的 14 %,其中 65 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有 25 萬 3 千多人,即每 13 人中就有一位失智症患者,80 歲以上的老人每 5 人就有一位失智症患者。
台灣失智症協會更指出,未來台灣失智人口將以每 40 分鐘增加 1 位的速度成長,將對家庭、社會造成巨大衝擊。
而在眾多的失智症治療方法中,園藝治療可說是低技術但高報酬的方法之一,研究指出,園藝治療能促進正向情緒形成正向循環。
園藝治療可提升失智長輩的正向情緒
本研究以新北市某區養護機構的 12 位輕度失智症和中度失智長者為受試者,在進行園藝治療前後填寫園藝治療福祉效益問卷以及正向情緒問卷,觀察園藝治療的對失智症的正向情緒是否有幫助。
接著進行以與人分享、記憶建構、自我欣賞、專注觀察力 4 個單元為主題去設計的 12 堂園藝治療方案課程。課程包含種菜在花盆裡、彼此分享自己種菜的經驗、用葉子貼出自己的自畫像、做小麥草頭娃娃等等。
「成就感」和「心情放鬆」提升最多
根據園藝治療福祉效益的問卷結果,「成就感」及「心情放鬆」在治療前後的差異最大,成就感的指數從 1.33 提升到 4.33,心情放鬆從 2.08 提升至 4,而其他包含肢體運動能力、興趣嗜好、邏輯意識、社交技巧、園藝知識的分數也都有提高。
「知足」和「歡樂」指數也上升許多
而正向情緒的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 4 種正向情緒包含歡樂、自信、知足、樂觀的指數都有提升,其中以「知足」的前後差異性最大,再來則是「歡樂」,研究者表示此結果顯示受試者在治療後對周圍的人充滿感謝,生活也感到較滿足,內心也較愉悅。
有趣的是,男性受試者的正向情緒比女性高,不過為何會有性別差異,研究者表示需進一步探討。
雖然失智症目前沒有治癒的方法,只能延緩退化,但透過園藝治療可以使失智長輩生活得更快樂,研究者建議可將園藝治療納入照顧模式並融入生活中,可為失智長者以及照顧者帶來正向情緒的循環,彼此互動更為融洽。
參考資料: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園藝治療方案對失智症老人正向情緒與福祉效益之研究
文∕莊筱彤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失智症可能先從「咬不動」食物開始!多刷牙、多咀嚼減緩認知功能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