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看哪科?醫師一次說明白骨科、復健科、免疫風濕科怎麼選

「關節痛要看哪一科?」對於不熟悉醫療分類的民眾來說,在選擇骨科、復健科、免疫風濕科時,常會茫然不已。如果跑錯科別,延誤治療、拉長生病時間,對於預後大大不利。風濕病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常見有關節痛的問題,包括了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這幾種疾病引起的關節痛,原因都不太一樣,但是大部分患者無法分辨,甚至連續疼痛幾個月都無法確診。」

蔡世滋舉例,他曾遇到病患因為全身多處關節疼痛腫脹,日常活動舉步艱難,到骨科、復健科及內科求診,都未能得到改善,一度病情惡化得倚賴輪椅行動。「最後才發現病患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但是這段不斷看醫師又找不到疾病原因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有家庭醫師協助轉診,少走冤枉路

蔡世滋指出,想要少走冤枉路,首先建議要有一名熟悉自己家族史的家庭醫師。「通常診所的家醫科醫師可以擔任這個角色,他了解你的家族史,以及你部分的日常習慣、疾病史,由家醫師來協助選擇科別,能夠少掉很多看錯診的麻煩。」

3種關節炎可以用症狀、部位、發病時間簡單做區分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曹彥博指出,除了交由專業家醫科醫師協助,病人也可以留意自己的疼痛部位、時間或是其他症狀,藉此來協助醫師快速判斷疾病原因。

1.退化膝關節炎常見於年紀大者、膝蓋等大關節疼痛

退化性關節炎顧名思義,主要是因為關節「使用年限」已到而造成。韌帶、肌腱長期不當或是過度使用而產生破壞,進而影響到軟骨,久而久之硬骨也開始磨損。退化性關節炎常見好發於膝關節、髖關節、腰部等。

曹彥博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在活動時會感到疼痛,停下來之後疼痛就緩解了;且疼痛位置多半為單一關節。另外,如果工作會過度使用關節、肥胖、關節曾有舊傷、都是容易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可以到骨科就診,並搭配復健科一同治療。

2.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多關節、小關節疼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確切成因還不清楚,發病的原因是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主動去攻擊關節組織,造成發炎反應,而且不治療、骨骼可能變形到完全無法生活,同時會產生很多其他的免疫疾病。

曹彥博分析,相較於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出現在手指等小關節,且發病時是多發性的,也就是非常多的關節一起感到疼痛;這種疼痛感在早上起床時最嚴重,但是在開始行動後就有所緩解。「所以我們常跟病人說,退化性關節炎在早上起床時需要有一段『開機』的時間。」

另外,相較於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高齡者,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較年輕,大約40多歲開始發病。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到風濕免疫科。其他免疫性疾病,例如僵直性脊椎炎乾癬,同樣會造成關節疼痛,如果有免疫性疾病家族史,建議可以優先到免疫風濕科做檢查。

3.痛風性關節炎初次發作常見於腳大拇趾第一關節

痛風是因為「普林」代謝異常,使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受阻,引起高尿酸血症,過飽和的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上,形成「痛風石」。最容易受影響的關節包括了蹠骨、膝關節及趾骨關節。過半數人第一次發作時,是在腳大拇趾第一關節,也可能發作於膝關節或腳踝、手部關節。另外,痛風常常伴隨紅、腫、熱、痛甚至引起關節變形。

痛風實際上要看風濕免疫科,除了及早確認病因且預防併發症,高解析度超音波可以在一般 X 光都還看不出來的時候,及早發現關節內的痛風石沉積。如果因為外觀或 X 光上看不到痛風石,就沒有採取合適的治療,未來關節變形的機會也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了解自己的症狀、學會表達,協助醫師做判斷

蔡世滋表示,雖然能夠按照一些明顯症狀初步判斷疾病種類,但是專業診斷還是要交給醫師。「民眾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疼痛部位、時間、症狀記清楚,如果有相關的家族史也要一併說明,協助醫師判斷疾病。」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痛風排行榜」出爐!第一名不是海鮮、豆腐而是「飲料」

細胞治療能夠解決類風濕性關節炎嗎?骨科醫師分析2關鍵問題

椎間盤突出也能自我檢測!骨科醫師教「抬腿測試法」一躺就知道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