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來越冷了,溫暖的陽光顯得格外珍貴。在周六週日天氣好時,很多人都選擇去公園曬曬太陽,接觸接觸大自然。曬太陽有很多的好處,除了我們知道的可以合成維生素D以外,還可以起到減肥的作用。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精神學科主治醫師李信謙指出,情緒症狀出現季節性的波動,通常較容易出現在秋冬之際。研究認為,秋冬季節光照量減少,會影響生理節律的恆定,也會減少維持情緒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分泌,更影響時間調節物質:褪黑激素的釋放,讓生理節律更加紊亂。
一篇2016年發表在《大腦》(Brain)期刊的研究即證實,罹患季節性情緒疾患的個案,體內運送血清素的蛋白在夏季與冬季間的變化,與健康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過去認為,這樣的季節性變化,在四季分明的高緯度地區較為明顯。但近年的研究發現,台灣的自殺率與精神疾病的住院率,都有明顯的季節變化趨勢。一些研究也證實特殊波長以及照度的光照治療,對季節型發作的憂鬱症有療效。
研究分析,紫外線光照除了可以讓皮膚釋放一氧化氮,還會增加血清素,讓人感到快樂。發表在《Lancet》的一項研究顯示,光照會增加大腦內血清素的周轉率。血清素是體內產生的一種神經傳遞物質,它會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讓人感到快樂。
紫外線照射除了預防肥胖,還能防止脂肪肝、心血管疾病
近期發表在《Diabetologia》的一項研究表明,低劑量的紫外線輻射可預防高脂肪飲食小鼠的體重增加。這組實驗中,將小鼠分為低脂、高脂飲食餵養,部分小鼠每週進行兩次紫外線輻射。
結果發現,高脂飲食並接受紫外線輻射組的小鼠,體重沒有明顯增加,研究員分析是紫外線輻射透過從皮膚釋放一氧化氮,抑制了高脂肪飲食組小鼠體重的增加。研究人員還發現,低劑量的紫外線輻射抑制了白色脂肪細胞的生成。
低劑量紫外線輻射還可抑制高脂飲食小鼠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現象,另外,研究人員分析,紫外線輻射能促使皮膚中儲存的一氧化氮釋放出來,然後動員循環系統,引起血管擴張和血壓下降,因此心血管和新陳代謝受益於紫外線照射。
手背每天曬太陽15到30分鐘就足夠
日本醫師太田博明在《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時報出版)表示,紫外線又有兩面性,「防曬」是骨骼生成最大的敵人。維生素D,大約有八成可以經由皮膚照射紫外線來製造。
「如果真的很討厭曬太陽,只要讓手背每天曬太陽 15 到 30 分鐘,就能製造足夠的維生素D。」太田博明表示。
參考資料:
- 「季節變化使人憂鬱?」之專家意見
- Characterising nitric oxide-mediated metabolic benefits of low-dose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the mouse: a focus on brown adipose tissue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台灣精神健康83.3分創新高!研究:防疫做得好打敗「選總統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