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 5 萬人死於癌症!死亡率最高五大癌症,如何篩檢最有效?

癌症是讓人最害怕的惡性疾病,聽到自己得癌症的時候,就像聽到自己得了絕症一樣。癌症同時也蟬聯38年十大死因之首,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共11萬人,死於癌症的人則是5萬人。

而不同的癌症,其實也有不同的篩檢方式,並不是一套健康檢查就可以做到底,到底每一種癌症應該怎麼篩檢?按照自己的家族史、生活型態以及既有的症狀,可以為自己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的篩檢方式。

台灣死亡率前五大癌症,如何篩檢最有效?

  • 肺癌(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根據108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共有9701人死於肺癌。由於肺癌早期幾乎完全沒有症狀,後期也不一定有特殊症狀,可能只有咳嗽,或是容易胸悶等,所以很不容易被發現,「篩檢」就變得特別重要。

基本上,罹患肺癌的年齡高峰大約55~70歲左右,所以差不多在35歲以後開始可以養成固定檢查的習慣。

  1. 家族史:目前沒有實質證據,但若二等親內有肺癌、肺病家族史,自身得肺癌的機率也較高。
  2. 高危險族群:
    • 有家族史
    • 有抽菸習慣
    • 常常在空氣污染區活動
    • 有肺部慢性疾病
    • 得過肺結核
  3. 症狀:幾乎無特殊症狀,但若出現以下3種症狀,建議盡快找胸腔科醫師:
    • 原因不明的咳嗽超過 2 – 3 週
    • 合併呼吸困難、胸痛
    • 咳血、咳出帶血的痰
  4. 篩檢方式:
    • 理學檢查:由胸腔科醫師親自聽診、觸診,察覺呼吸聲音的異常,或是身上的異物腫塊。
    • 胸部X光:建議可以照正面、側面各一張會更清楚。
    • 胸部超音波:查看長在肺部表層、邊緣的腫瘤,通常是觸診到腫瘤時使用。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建議先由有家族史、有抽菸、常常在空氣污染區活動、有肺部慢性疾病、得過肺結核的人;或是超過35歲以上,還沒做過的人可以做的篩檢。

Stock photo ID:825493738

  • 肝癌(肝和肝內膽管癌)

肝癌跟肺癌是互相佔據「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根據108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共有7881人死於肝癌。由於肝臟沒有神經,早期不太會有什麼特殊的症狀,不容易被發現,但惡化速度比較快,所以對於有慢性肝炎(如B肝、C肝)、工作壓力大、有家族史的族群,建議要及早開始做檢查。

基本上,罹患肝癌的年齡高峰跟肺癌一樣,大約在55~70歲左右,所以差不多在35歲以後開始可以養成固定檢查的習慣。

  1. 家族史:根據統計,若家族有肝癌史,有42%的家屬也會死於肝病,不確定是生理因素還是生活習慣影響。
  2. 高危險族群:
    • 有家族史
    • 慢性肝炎(如B肝、C肝)患者
    • 長期食用有毒性的食物,如重金屬中毒
    • 長期處在高毒性環境
  3. 症狀:幾乎無特殊症狀,但若出現以下5種症狀,建議盡快找肝膽科醫師:
    • 腹脹、右上腹痛
    • 食慾不振
    • 黃疸,皮膚或眼白變黃
    • 尿液顏色變深像濃茶
    • 體重莫名減輕、容易疲勞
  4. 篩檢方式:
    • 抽血檢查:檢驗GOT、GPT等肝功能指數,以及肝癌指標的胎兒蛋白(AFP)指數。
    • 腹部超音波:因為胎兒蛋白不一定準確,而超音波基本上可以將肝臟的狀況看得很清楚。
    • 腹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如果超音波無法確認,需要進一步檢驗時,可以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但不需要作為例行性檢查。

  • 大腸直腸癌(結腸、直腸與肛門癌)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根據 107 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 年就有 1 萬 6525 人得到大腸直腸癌,而108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共有6436人死於大腸直腸癌。

雖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年齡高峰也落在55~70歲左右,但由於大腸癌跟家族史、基因非常相關,所以如果有家族史,差不多在30歲以後開始可以養成固定檢查的習慣。

  1. 家族史:相關性非常高,跟基因也有關,若家族有大腸癌患者,建議30歲就可以開始做檢查。
  2. 高危險族群:
    • 有家族史
    • 喜歡吃刺激性食物
    • 長期排便習慣不良,容易便秘、沒有定期排便等
  3. 症狀:以腸胃道症狀為主,沒有太多特殊性,但若出現以下2種症狀,建議盡快找腸胃科醫師:
    • 持續腹瀉半年以上
    • 「裡急後重」,很想上廁所、覺得快憋不住了,卻上不出來
  4. 篩檢方式:
    • 糞便潛血:可以看出糞便中隱藏的血,可能是腫瘤出血的因子。
    • 全大腸鏡:用內視鏡進入大腸,可以看到大腸中的腫瘤樣貌,是很準確的檢查方式。

iStock-907915830

  • 女性乳癌

乳癌是女性發生率第一名,而死亡率也是第一名的癌症,在整體癌症的死亡率中,也排到了第四名。根據108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共有2633人死於女性乳癌,雖然人數看起來沒有很多,但以女性人數下去計算,死亡率也是非常高。雖然乳癌通常可以摸到腫塊,但不痛不癢,容易被忽略或是以為是正常的乳腺組織,比較小的腫塊也不太容易摸到,所以篩檢還是必要的。

基本上,罹患女性乳癌的年齡高峰大約45~60歲左右,所以差不多在35歲以後開始可以養成固定檢查的習慣;但如果有家族史,建議25~30歲左右開始檢查。

  1. 家族史:相關性非常高,跟基因也有關,若家族、尤其是二等親以內有乳癌患者,建議25~30歲就可以開始做檢查。
  2. 高危險族群:
    • 家族史
    • 初經太早來(12歲前)
    • 沒有生育過、沒有哺乳過,或是超過30歲才生第一胎
    • 肥胖
  3. 症狀:症狀比較外顯,但也有沒有症狀的患者。出現以下5種症狀,建議盡快找一般外科、乳房外科醫師:
    • 乳房腫塊
    • 乳頭糜爛
    • 乳房變形、凹陷,特別是乳頭
    • 乳房皮膚反覆起紅疹、水腫
    • 腋下淋巴結腫大
  4. 篩檢方式:
    • 乳房超音波:非侵入性檢查,對身體沒有副作用,但不容易偵測到早期乳癌。
    • 乳房 X 光攝影:非侵入性檢查,但有放射線,可以看到癌症特殊的早期鈣化點,是其他檢查做不到的。
    • 乳房磁振造影:非侵入性檢查,沒有放射線,精準度高,除了可以看到是否有腫瘤,也可以監測腫瘤的位置、大小等,能找出九成以上的乳癌。

  • 口腔癌

口腔癌則是男性常見癌症的第4名, 108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共有3425人死於口腔癌。口腔癌跟飲食習慣比較相關,有嚼食檳榔、菸酒習慣的人比較容易得到口腔癌,台灣男性的發病率是女性的 10 倍。

罹患口腔癌的年齡高峰也比較年輕,但可以持續到年齡很高,大約45~70歲左右,所以差不多在40歲以後開始可以養成固定檢查的習慣。

  1. 家族史:相關性比較低。
  2. 高危險族群:
    • 有嚼食檳榔、菸酒習慣的人
  3. 症狀:症狀比較外顯,但也有沒有症狀的患者。出現以下4種症狀,建議盡快找口腔外科醫師:
    • 口腔出現局部腫脹、腫塊
    • 二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口臭
    • 吞嚥困難
    • 口咽局部疼痛、牙關緊閉
  4. 篩檢方式:
    • 口腔黏膜篩檢:以棉花棒刮下口腔黏膜,進行培養檢查。
    • 內視鏡檢查:類似大腸鏡、胃鏡的作法,利用內視鏡查看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喉及食道是否有腫瘤。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懶人包】基因檢測對癌症治療有什麼幫助?

癌症蟬聯37年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想預防癌症,先從這6項免費的健康檢查做起

最小才15歲!一家4代6人得癌症 醫師:健康檢查能救你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