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友容易「無症狀感染」!醫師教如何自我注意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60 歲以上的重症率已經將近 30%,死亡人數也不斷增加。而死亡個案中有不少是慢性病患者,也是容易「無症狀感染」的高危險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王舜禾表示,他在臨床照顧病人的經驗發現,高危險族群一旦罹病,因為免疫力不足,初期症狀可能很輕微,但感染會迅速擴散,短時間內就會變得很嚴重。

而慢性病患還有一個特點是「肺部容易發炎」,根據研究統計,慢性病患得到感染性肺炎的機率是一般人的 3 倍,跟吸菸者相同;所以每年冬天,疾管署才會強烈建議長輩們、有慢性病的人可以去打肺炎鏈球菌的疫苗,就是為了預防得到肺炎、甚至重症的機率。

但是這些人因為免疫不全,免疫系統反應比較慢,在受到感染時,也比較不容易出現症狀。「像是發燒其實是免疫系統啟動對抗病原體的反應的一環,但腎友們就比較不容易有這些症狀。」台大醫院血液淨化科主治醫師姜至剛說。

慢性病友如何注意自我症狀?

因為慢性病友的感染病程快,加上沒有症狀,很可能一發作就是昏倒、送醫或是重症,王舜禾就表示,其實症狀真的很難判斷,但有幾個要素可以

王舜禾說,「喘」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點,像是現在常見的「隱形缺氧(快樂缺氧)」,其實都有呼吸不順的狀況。但因為我們平常只會用到 1/3~2/3 左右的肺活量,所以在初期缺氧的時候,只要用力呼吸就能吸到足夠的氧氣,所以很不容易被發現。

所以即使沒有覺得呼吸困難,但如果變得需要深呼吸才能吸到空氣,或是發覺自己的呼吸次數增加等,就需要特別注意,這很可能就是「缺氧」的徵兆。

  • 疲倦

而疲倦也是缺氧的一個表現,也是免疫力不足的慢性病友常見的症狀之一。比如有些長輩本來精神還不錯,有一天突然變得很累、精神不好、不想講話等,其實就是一個重症的前兆。

姜至剛說,基本上如果腎友們變得跟之前「不太一樣」,就是一個警訊,除了疲倦之外,變得嗜睡、心情變差,也都有可能是來自於身體的不舒服,一點點小變化就多注意一點,都是好事。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防疫對策/輕症在家怎麼自行康復?輕症可以吃普拿疼嗎?藥師提醒輕症治療 SOP

防疫對策/如何預防輕症變重症?專家:趴著能減緩肺部壓力

防疫對策/常見新冠症狀有哪些?呼吸困難是什麼感覺?感染科醫師詳解重症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