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不少人生活改變、作息變了調,在國外就發現許多民眾睡眠障礙的比例增高,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台灣,先前有基金會統計,40-50%台灣民眾會因為疫情難以入睡。有些民眾認為反正等到疫情過了,失眠狀況就好了,但真的是這樣嗎?精神科醫師分析:「新冠肺炎這段時間急性期不處理,恐怕有一部分的人還是會持續失眠。」
國內40%民眾因疫情難以入眠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發現,在疫情大流行之前睡不好是常態,但即使近期美國疫情舒緩下,專家發現這些人的睡眠竟然繼續惡化。台北醫學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分析:「畢竟疫情不是像颱風只是2-3天,影響已經會慢慢深入到生活中。」
失眠這個問題,李信謙解釋:「它是一種『慢性狀況、急性惡化』的疾病,睡眠品質不好可能是因為特殊壓力,可能是考試、經濟變成嚴重失眠,又變成慢性失眠,新冠肺炎這段時間急性期不處理,疫情過後真的能恢復正常嗎?恐怕有一部分的人還是會持續失眠。」
失眠不會沒被發現只怕被忽略!
因為疫情下後很多東西都會變得不一樣,可能包含家人的關係、工作環境、收入不一樣,對旅遊、飲食的渴求也都不一樣。而這段時間因疫情引起睡眠的狀況,雖然表現的情況跟一般失眠是一樣的。
但失眠在醫學上,如果根據精神診斷的定義,並沒有明確規定多久入睡、睡多才算失眠,而是「對睡眠的質與量主觀的不滿足」。李信謙強調:「通常不會沒有患者不會沒有發現,而是刻意忽視,我覺得我睡不好也很痛苦,但看醫生要吃藥我就不去看。」
民眾從 3 階段了解失眠狀態
那哪些是真正需要治療失眠症狀對象?專家建議是頻繁度是每週有超過三天以上,加上這個狀況持續三個月,認定為必須要就醫,李信謙說:「國內調查40%難以入睡這個族群,頻率可能都還沒有那麼多。」一般民眾會分成三個族群給建議:
- 開始有點睡眠困擾:做好睡眠保健盡量不要讓自己的生活作息亂掉,該動的時候動、該睡的時候睡、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床上。
- 有症狀頻率還沒很多:這個月都睡不好,頻率一星期1-2天,更積極嚴格穩定自己的生活,焦慮的管控。
- 失眠頻率每週達三天以上:失眠持續持時間已經長,每天想的都是怎麼辦睡不好、很糟糕、同時有憂鬱、焦慮,這樣的病人必須要使用醫療資源。
李信謙說:「新冠失眠很多是焦慮沒辦法控制之外,另外就是生活作息亂掉,反正都在家裡可能中午不餓就不吃,可能晚上9點才吃晚餐,平常11點要睡覺這時候吃太飽也很難睡。」
3原則找回睡眠主宰權
另外,民眾長時間被關在家中,認為疫情產生很大的壓力,也該停住有關疫情的消息。主要可以透過三個方向來改善失眠問題:
- 不要給治療睡眠太多「應該」:不要限定自己一定什麼時候睡著、需要睡多久,在睡眠來講,就是隨遇而安。
- 睡前想想好的事情:睡前這麼重要的時刻,可以好好的去回顧今天做的好的事情,對生活的美好、期待入睡
- 找回自己對睡眠的信心:安眠藥並沒有製造出睡眠,它只是讓我們跨過想要入睡的門檻,一定要對自己的睡眠有信心。
睡覺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李信謙鼓勵民眾,不論失眠與否,不論有沒有吃安眠藥,重要的是要找回安全的感覺。對生活能夠控制、身體主宰權,讓我們對未來有期望,讓我們繼續保持我們的生活活動。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