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手術/血庫大缺血!手術中出血怎麼辦?術前與醫師溝通做好萬全準備

台灣新冠疫情雖然逐漸趨緩,但受到疫情影響下,其他醫療照護卻需要時間恢復。像是血量已經不足的血庫,在擔心群聚傳播,一般人捐血意願降低,血液基金會也採取「一次一人」的預約制捐血策略,導致血庫的血液量明顯下降。如果必須在這個時間點進行手術的人,就可能遇到出血量多卻無血可用的狀況。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峰毅說,雖然現階段是以重大手術為優先,逐漸再開放例行手術。也要試圖緩解缺血的狀況,但如果能有效的在手術中止血,不只能降低手術中的失血量、也能減少術後傷口引流管的引流血量,進而減少住院天數,「不但恢復速度快,也能有效利用醫療資源,是病人跟醫院的雙贏。」

為什麼手術中會大出血?這幾種高危險群更要特別注意

雖然現在手術技術進步快速,過程中可以用加壓、縫合、電燒等方式進行止血,但還是會有「止不住血」的時候。比如手術比較複雜、傷口比較大的時候,若使用傳統的止血方式,顯然是不夠的,且電燒也可能製造出新傷口,繼續從不同的地方滲血。

曾峰毅說,以脊椎手術為例,雖然現在主流的做法是微創手術,但面對複雜性的脊椎手術,例如脊椎腫瘤手術,就不能避免「開大刀」的狀況;如果病人本身有凝血功能異常,即使是小手術因止血不易也容易大量出血。

「手術中大失血的狀況,跟血流的速度、開刀的時間都有關。用微創手術,傷口小、血流或許不是很快,但開刀時間如果過長,還是會變成失血過多,所以能盡快止血還是最好的。」曾峰毅說。

容易在手術中出血的高危險群

  • 心血管疾病病友。
  • 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
  • 凝血功能不全患者(例如血友病友)。
  • 癌症、糖尿病腎衰竭、慢性肝病、透析(洗腎)等慢性疾病病友。
  • 有家族性凝血功能障礙、身上有小傷口就容易血流不止的族群。
  • 年齡超過 65 歲的患者。
  • 使用抗凝血治療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術前該怎麼和醫師討論特殊的止血需求?

為了讓這些患者在血庫缺血的情況下,還能安心做完手術,完善的術前準備是很重要的。比如說脊椎腫瘤手術的患者,術前可以針對腫瘤的血管做栓塞,以降低術中切除腫瘤時的出血。另外,術中可額外選擇使用的止血劑也很重要。「所以我們在挑止血劑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幾個點,第一是止血的速率要快,第二是減少手術總出血量,第三則是增加身體恢復速度。」曾峰毅說。

止血速率夠快

在手術中使用的止血劑大致上能分為「有凝血酶」跟「無凝血酶」兩種,凝血酶是一種蛋白質水解酶,能幫助固定血小板、覆蓋住傷口避免持續出血;簡單來說,有凝血酶的止血劑能提高血小板的工作能力,屬於「主動止血」,自然止血效率也就高。

而對於凝血功能比較差的人來說,能幫助提高血小板工作能力的止血劑,更是在手術中重要的醫材幫手。

含有凝血酶的止血劑能提高血小板的能力,加強止血效果。

減少手術總出血量

曾峰毅說,出血量除了手術中的出血之外,有些人在手術後,傷口還會繼續滲血,這時候就需要放引流管讓血流乾淨。「若傷口一直流血,就難以復原,不但容易感染,身體也會很虛弱。有些人手術中只流 500c.c. 的血,但術後每天又流 400、500 c.c.,前後加起來就超過 1000 c.c.,當然恢復得慢。」

所以,好的止血方法不只是能在手術中減少出血,進一步主動止血,而且在術後頭幾天維持止血的效果。如果術後滲血量減少,加速傷口復原、減少整體總出血量,也能降低患者的虛弱度,提升恢復速度。

增加身體恢復速度

而雖然用了栓塞、或是止血劑會有自費的開銷,但曾峰毅說,其實反而手術的總花費會下降,「手術進行起來會比較安全,而且住院天數少了、術後照護的損秏也少了、恢復速度也比較快。」

曾峰毅說,舉使用含有凝血酶的止血劑為例,美國保險資料的數據顯示,使用了含有凝血酶的止血劑之後,在加護病房的時間會變短、住院時間會變短、手術後傷口再流血的機率也會下降,住院的費用、術後引流管的費用都能節省下來,而且整體來說恢復速度變快,也能更快回到正常生活,這個價值是無價的。

在這段疫情期間,想要避免最高的風險,降低停留醫院的時間,手術前還是可以跟醫師討論完整的手術治療計畫,所以如何讓自己的健康有最好的保障,術前需與醫師討論變得格外重要。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手術止血方式比一比!止血產品分哪些?
手術中 3 狀況容易出血!手術中止血劑有沒有凝血酶差在哪?
手術止血、抗沾黏醫材怎麼選?6 大要點教你避開手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