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習慣坐著就翹著腳,久而久之,出現腰痛腿痠、身體歪斜等狀況,不利健康。中醫師提醒,常翹腳還可能壓迫腓神經,使得走路時腳拖地抬不起,甚至不良於行影響活動力,不可不慎!
安南醫院中醫部中醫師沈佩諠表示,經常翹腳,除了會造成大家熟知的骨盆歪斜、椎間盤突出、脊椎側彎、退化性關節炎、梨狀肌症候群、腿部靜脈曲張等問題,還可能壓迫腓神經導致「垂足症」。
垂足症是什麼?症狀?發生原因?
「垂足症」是下肢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壓迫病症之一。沈佩諠指出,臨床上,腓神經最常受到壓迫的位置在小腿外側腓骨頭附近,因為此段僅覆皮膚與極薄的皮下組織,最容易受到傷害。
「垂足症」常見症狀包括:小腿前外側麻痛、腳掌無力無法向上翹起、小腿外側肌肉萎縮,更嚴重者,可能會因此經常踢到東西,或無法跨越門檻而絆倒、摔跤。
發生原因,包括外來壓迫如術中架腳、長期臥床、體重減輕、石膏固定、習慣性翹腳、長時間蹲跪、腓骨頭周圍創傷、足踝拉傷、腫瘤壓迫、血管炎、糖尿病及其他不明原因。
沈佩諠進一步說明:「不明原因的腓神經病變,被認為是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翹腳,或長時間蹲跪所致,常見好發族群,如上班族、檳榔西施、警衛、農夫及禪坐者。」
中醫看垂足症,陽明虛兩足就痿弱
「垂足症」為中醫「痿躄」範疇。《痿論》曰:「治痿獨取陽明」;「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陽明經脈是五臟六腑營養之源,又通過帶脈與督脈相聯繫,所以若不足,則宗筋弛緩,帶脈也不能收引,使兩足痿弱不振。
沈佩諠指出,《難經》曰:「筋會陽陵泉」,陽陵泉恰位於總腓神經要分為深腓及淺腓神經處,因此,針灸治療上,常用針的穴位,如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解溪、陽陵泉。
以快速捻轉手法行針再加電針治療,進行刺激 15 分鐘。過程中,可見到脛前肌隨行針手法及電刺激收縮,讓踝關節有間歇性不自主的背屈動作。此外,也可搭配艾灸來暢通經脈、扶正祛邪、促進氣血運行。
沈佩諠提醒,在接受中醫治療過程中,病人宜配戴塑膠副木以避免腳掌下垂導致跌倒,並要改善生活中不良習慣,例如,不良坐姿、避免翹腳、盤腿或長時間蹲跪,才能避免垂足症上身。
文 / 黃慧玫、圖 / 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