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逐漸趨緩,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 55,187 例本土個案,而中重症今天新增 446 例,其中 154 例死亡。另外,新增 17 例邊境攔截 Omicron 亞型變異株 BA.4 及 BA.5 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各縣市人數都沒有破萬,六都都有下降 10%,今天全國新增確診數比昨天下降 12.6%, 逐漸下降的趨勢看起來很明顯,希望下週本土病例能控制在 5 萬例以下。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5,187例本土病例,為25,821例男性、29,345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
而本土確診個案分佈遍及 22 縣市:
- 確診數破千縣市:臺中市(8,323例)、高雄市(8,248例)、新北市(6,671例)、臺南市(5,465例)、彰化縣(4,316例)、桃園市(4,305例)、臺北市(3,726例)、屏東縣(2,659例)、雲林縣(1,421例)、苗栗縣(1,344例)、南投縣(1,316例)、新竹縣(1,262例)、嘉義縣(1,054例)
- 確診數破百縣市:新竹市(976例)、宜蘭縣(959例)、嘉義市(751例)、花蓮縣(730例)、基隆市(663例)、臺東縣(571例)、澎湖縣(256例)、金門縣(136例)
- 確診雙位數縣市:連江縣(35例)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中重症增加 446 例,另外有 154 例死亡個案。在特殊重症部分,今天有 3 位兒童及青少年, 12 歲以下兒童重症今天新增 1 例腦炎,所以累積 21 例腦炎,肺炎增加 1 例,所以累積 11 例的肺炎或細支氣管炎,目前總計有 59 例兒童重症,死亡兒童人數還是 17 位沒有增加。至於在青少年部分,新增的 1 例是屬於共病車禍創傷部分的個案,青少年的重症部分是增加到 7 例,死亡的青少年還是維持 3 例。
羅一鈞提到,在今天死亡的個案 154 例當中,年齡分布還是以高齡長者居多,另外有 140 位有慢性病史。年齡層還是從 90 多歲到 40 多歲,比較年輕的是一位 40 多歲的個案,本身有多重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接種過兩劑疫苗,他是在 6 月 4 日的時候確診,染疫後不幸併發肺炎跟心肺衰竭的關係,在 6 月 11 日過世。
今新增 1 例腦炎女童及 1 例肺炎男嬰
在特殊重症部分,羅一鈞指出,有 2 位的重症兒童,一位是 4 歲女童,本身無慢性病史,在 6 月 14 日的時候有發燒跟抽搐的症狀到急診,那因為有呼吸困難的關係,有插管使用呼吸器,做了頭部的電腦斷層顯示有腦水腫,因此診斷為腦炎。那 6 月 15 日開始到現在都住在加護病房當中治療,使用包括降腦壓的藥物、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瑞德西韋還有抗癲癇藥物來治療,目前病況穩定,不過還在加護病房中。
另外有一位是 7 個月的男嬰,羅一鈞說明,這位小朋友也沒有慢性病史,在 5 月份的時候出現病症,因為最近醫院補資料上來,所以把他列入重症。這位從 5 月 9 日的時候開始有發燒,隔天到急診做了 PCR 確診, 5 月 11 日的時候有出現像氣喘這些的呼吸喘鳴聲以及咳嗽,當時有活力下降跟食慾降低的情形,所以隔日家長再度帶到急診這邊檢查。
據了解,該名男嬰發現 X 光有兩側的肺炎,因為有缺氧跟呼吸困難的關係插管使用呼吸器,另外有使用類固醇跟瑞德西韋來治療,經過治療後在 5 月 16 日已經成功拔管移除呼吸器,在 5 月 22 日的時候已經康復出院。
羅一鈞表示,加入今天累積的個案之後,青少年的重症部分是增加到 7 例,其中新增的 1 例是屬於共病車禍創傷部分的個案,死亡的青少年還是維持 3 例。在 12 歲以下兒童重症今天新增 1 例腦炎,所以總共累積 21 例腦炎,肺炎增加 1 例,所以累積 11 例的肺炎或細支氣管炎。目前總計有 59 例的兒童重症,死亡兒童人數還是 17 位沒有增加。
再添 17 例 BA.4、BA.5 闖國門
自從上週首度在邊境檢出 Omicron BA.4、BA.5 個案,國門出現越來越多新的亞型變異株個案,今日就新增了 17 例 BA.4、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的 17 例,都是在入境居家檢疫放寬為 3+4 新制上路之前入境,其中只有 1 例 BA.4,其他都是 BA.5,甚至首度出現一位兒童檢出感染 BA.5。
羅一鈞指出,首次發現有兒童檢出感染 BA.5,是一名小於 10 歲的美國籍男童,於 6 月 9 日從美國入境,無症狀也沒有疫苗接種紀錄,經機場唾液檢驗陽性,進一步基因定序確定感染BA.5,檢驗Ct值為27。他提到,目前 BA.4、BA.5 累計 48 例,BA.5 居多佔 40 例,看來符合國際趨勢,雖然歐美兩種變異株同時流行,但 BA.5 比 BA.4 更具傳播力。
據了解,今天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 1 株 Omicron BA.4 及 16 株 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 13 例男性、 4 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 10 歲至 70 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 6 月 4 日至 6月 12 日。其中檢出 Omicron BA.4 個案為自美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6例)、土耳其(2例)、日本、匈牙利、法國、南非、英國、泰國、越南及新加坡移入。
指揮中心呼籲民眾善用自主回報疫調系統
指揮中心今日表示,因應疫情變化,指揮中心持續優化相關資訊系統,請民眾善用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可即時取得電子隔離通知。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說,自主疫調系統已進行多次優化, 6 月起近 9 成確診者可於 4 小時內取得電子隔離通知書,但目前仍有約 17.4%,總計 52 萬 5,370 位確診者未利用自主疫調,因此無法獲得後續相關電子化服務。
龐一鳴說,初期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效能確實需要調整,但經過努力調整,從 5 月 19 日前高達 7 成 3 民眾,必須於 48 小時以上,才能取得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而從 5 月 19 日至 31 日已優化為 6 成 3 民眾,可以在 4 小時內取得,6 月 1 日後有 8 成 7 民眾可以在4小時內取得。他提到,疫調相關資訊系統可簡化地方政府疫調、減輕開立紙本通知書等行政負擔,讓地方衛政人員優先安排中重症病患在醫院或集檢所等接受隔離治療。
指揮中心統計,自今年 5 月 1 日起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至 6 月 16 日止,國內確診總人數為 302 萬 5,267 人,其中 239 萬 5,689 人 (佔 79.2%) 已透過自主疫調系統取得電子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計 250 萬 9,377 的密切接觸者取得電子居家隔離通知書,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亦有 10 萬 4,208 名確診者 (佔 3.4%) 取得補發電子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計 24 萬 2,060 的密切接觸者取得電子隔離證明。
指揮中心指出,前述自主疫調系統已進行多次優化,自 6 月起系統效率已符合預期,已有近 90% 確診者可於 4 小時內取得電子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但仍約有 17.4%(計 52 萬 5,370 人) 的確診者未利用自主疫調,因此無法獲得後續相關電子化服務。
康復後又出現症狀是怎麼回事?
關於復發或二次感染的議題,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昨天下午指揮中心專家會議有針對這兩個議題來進行討論,首先是在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之後,目前國內已經有接到幾個案例,看起來是後續有病毒回升或者叫復發、小竄升都有可能。定義這個情況的名詞,指揮中心後續會再跟專家確認最後的文字說明,之後公布給第一線的醫師來依循。但他強調,復發跟二次感染是不同的,主要差別在於時間間隔。
羅一鈞指出,國外因為使用藥物的時間比我們早,本來就已經發現大概有 1% 到 2% 的民眾可能在吃了口服的抗病毒藥物,特別是指輝瑞的 Paxlovid 之後,可能會在 5 天服用完藥物症狀已經改善之後,又在 2 到 8 天這段區間再度產生症狀,或去檢測的時候發現說有陰轉陽,PCR陽性的情況。
羅一鈞提到,這些情形平均大概在症狀出現後 3 天左右就會緩解,不過因為出現了新的症狀,所以會讓民眾或者是醫師擔憂說是不是需要再重新做什麼,包括說再次開立抗病毒藥物等。經過昨天專家的討論,第一是認為症狀會自動緩解,那另外通常是發生在所謂 7+7 的管理期間内,所以雖然說是有病毒的回升,但依照國外的研究經驗,看起來不需要也不建議第二次給予抗病毒藥物,或者改用另外一種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來治療,這是第一個共識。
另外就隔離的部分,專家也不建議重新開始計算隔離天數,依照目前的隔離管理措施來進行就可以,羅一鈞說,這是專家會議的建議,指揮中心還會再做政策上的討論之後公布。這是指所謂的復發的部分,名詞會再確認到底是要用回升、竄升或者復發,此情況是要有使用藥物,如果沒有服藥是不用列入這樣的名詞定義框架當中。
至於針對所謂的二次感染或再度感染,是在第一次感染或最近一次感染後,又再度出現可能像是病毒感染的這些症狀,甚至去檢測中發現有陰轉陽或是 PCR 再度回升的情形。不過這跟剛剛的復發比較不一樣,通常是在感染之後比較長期的時間才會再發生,大部分都是發生在 3 個月之後,而且發生的機率算是比較低的,研究顯示感染 Omicron BA.1 之後二度感染到 BA.2 的,這樣的發生率是只有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三。
羅一鈞說,昨天討論的第一個是期程,比如說到底是要定義在多久的時間內,比較可以歸類為同一次的病程,還是超過一定時間之後,比較可以算是新的感染。此部分各國定義不同,像在英國跟美國的部分,官方都是用 3 個月來作為切點,一般來講超過 3 個月才會認定為是二次感染,不過歐洲的 CDC 是用60天,指揮中心會再做政策上最後的決定。
羅一鈞強調,並不是說 1 到 3 個月内出現相關的症狀就算是二次感染,問題還牽涉是哪些症狀?或者是否要合併 PCR 甚至基因定序結果?這些問題在昨天會議裡都有專家提出來,那意見還需要彙整之後給專家來過目。他也特別提到,希望第一線的醫師在做診治的部分,還是等指揮中心最終公布的指引,在研判的時候有所依循。
羅一鈞重申,復發跟二次感染是不同的,如果說超過 3 個月以上,基本上是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就可以列入通報。所以當專家會議確定二次感染的條件,是從多久到多久以內,然後符合哪一些條件就可以列入新通報,指揮中心就會據以修改通報系統以及後續的自主回報系統等,這些會連動到隔離甚至是開藥治療的措施,因此將二次感染的定義確認之後,很快就會對外正式公布。
另外,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7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1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馬來西亞、泰國及美國(各3例)、德國及新加坡(各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比利時、柬埔寨、法國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5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4月19日至6月16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文/孫珞軒、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
BA.4、BA.5現蹤該擔心嗎?專家解答三疑問
又攔截到26株BA.4、BA.5!羅一鈞:未來一個月需要注意監測
3+4新制首日4500位旅客適用!更換隔離地點一次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