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網癮」青少年玩家比例高於歐美!9成問題來自現實生活

iStock-1044654042

今(2018)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網路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納入精神疾病。但是,成癮的標準是什麼?這讓家長、老師甚至遊戲玩家本身都非常疑惑,難道每天花很多時間玩遊戲,就是網路成癮嗎?

國研院團隊調查了台灣8110位1年內玩過網路遊戲的青少年,發現有3.1%的青少年線上玩家有網路成癮的問題,比例高於歐美國家的1%。這是目前亞洲以及全球最大規模的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行為調查,研究成果於上(8)月被行為成癮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行為成癮期刊》(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接受。

研究的通訊作者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師林煜軒表示,人們對於「網路成癮」有許多誤解,而且在許多條件不夠嚴謹的研究中,「網路成癮」的比例甚至會高到10-20%。但是這次的研究是由心理專業人員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訂定「網路遊戲障礙症」的研究用準則進行結構式診斷性會談,確立「網路遊戲成癮量表」的切分點。

「這能夠更客觀地評估遊戲的利弊,也不會將正常娛樂休閒用途的上網玩遊戲、或是電競選手的密集訓練誤判為網路遊戲成癮,」林煜軒解釋。

圖說/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師林煜軒表示,調查了台灣8110位1年內玩過網路遊戲的青少年,發現有3.1%的青少年線上玩家有網路成癮的問題,比例高於歐美國家的1%。

成癮的關鍵不是時間長短而是「耐受性」

馬偕精神醫學部醫師邱于峻表示,「不是喝酒喝比較多就是酒癮,同樣的,不是花比較多時間上網,就一定比較可能上癮,重點是要看青少年對網路是否有『耐受性』,」也就是說,如果青少年沈迷網路,而且隨著「網癮」越深,需要花越來越長的時間玩電玩才能獲得一樣的幸福感,而且為了上網,影響了日常的生活,那才算是「網路成癮」。

90%的網路成癮問題都在網路之外。

林煜軒表示,其實臨床上,大部分案例的問題都出在網路之外的現實生活,「在門診中,我們大約有90%的時間都是在處理青少年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林煜軒認為,網路是青少年逃避現實,迅速獲得成就感、幸福感的選擇,如果現實生活可以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他們自然而然就不會在網路中越陷越深。

「舉例來說,我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可以破解線上遊戲中一個很難的關卡,藉此得到成就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可能要花兩三個月,才能夠在學業進步,」林煜軒建議,老師家長可以在現實中提供更多「增加孩子小確幸」的方式,不只是學業,在體育、才藝方面的成就感,也有助於讓孩子回到現實世界中。

「我們不應該消極的限制一天可以玩幾個小時電腦,而是積極鼓勵孩子找尋現實中的成就感,」林煜軒呼籲,對抗網路成癮,應該是以「促進健康」的方式取代「疾病預防」的態度。

東亞青少年成癮比例較嚴重

林煜軒指出,東亞青少年的網癮問題一直都高於歐美,背後原因跟東亞國家的戶外活動課程較少也有關係,老師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在網路的時間太長、錢花太多、重點是「停不下來」的時候,就可能要稍加留意是否有成癮的問題。

「由於網路成癮還是個新的成癮項目,研究時間還沒有很長,但是已經有國外的研究指出,大學時期是網路成癮是否更加深陷或是戒除的關鍵點,因為人類大腦前額葉的『衝動控制』一直要到18-25歲才會發育完成,如果『衝動控制』都已經成熟,卻還是有網癮,那麼可以預估這個個體未來3-5年都還是會有這方面的問題。」

延伸閱讀:

台灣上網時間全球第一 1/3青年上網時間長於睡眠 醫疾呼戒癮

孩子還不到網路成癮,但上網時間過長,父母能夠怎麼辦?

台「網癮」青少年玩家比例高於歐美!9成問題來自現實生活

電玩、網路成癮被列入精神疾病?9種現象,看看你是否上癮?

「強迫性購物」是精神病啊!5個問題測出你是不是購物狂

自戀是一種病!9項症狀裡面你中了幾項?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