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成墜樓/我是憂鬱症嗎?第一次看診前如何自我評估與心理準備?精神科醫師詳細解答

藝人艾成 17 日在蘆洲捷運站附近的住宅墜樓身亡,現場並未發現任何遺書,法醫相驗結果認為這是一起意外。據了解,艾成過去就曾透露自己面臨低潮、受憂鬱症困擾,生前一晚因心情不好到樓上找妻子王瞳,不料隔天竟發生憾事。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及社區精神科主任張家銘醫師表示,憂鬱是正常的情緒,人遇到挫折、失落、不如意,難免會悶悶不樂,但如果鬱悶情緒過為嚴重,持續時間過久,無法拉回、失去控制,就要小心是憂鬱症的可能。

張家銘醫師提到,依照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共有 9 個症狀,至少 4 個症狀以上,持續超過 2 週,且大部分的時間皆是如此,就要小心可能是得了憂鬱症。這些症狀包括:

  • 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
  • 興趣與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
  • 體重下降或增加 ; 食慾下降或增加
  • 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
  • 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
  • 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
  • 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都是負面的想法
  • 無法專注、無法決斷:腦筋變鈍、矛盾猶豫、無法專心
  • 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

張家銘醫師說明,一旦發現自己陷入過久、過嚴重的情緒低潮或興趣缺乏,伴隨著許多的身心症狀、負面思考,可能就要懷疑自己是否得了憂鬱症。現在網路上都有簡單的自填量表,可以自我監測、自我評估自己的情緒狀態。若是自我評估分數嚴重,建議要尋求專業協助。

心理狀態的自我評估

由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名譽理事長、精神科醫師李明濱等人所發展的「心情溫度計」(簡式健康量表,BSRS-5),目的在於能迅速瞭解個人的心理照護需求,進而提供所需心理衛生服務。李明濱醫師強調,測量情緒或情緒障礙的量表是相當重要的篩檢工具,這種測量方法可以讓每一個人知道,自己的情緒是不是真的發燒了,必須要接受專業的諮詢。

李明濱醫師表示,「心情溫度計」的優點在於簡單明嘹,一般而言 5 分鐘內就可完成,不需要花錢,也不會給進行測量的人帶來困擾或傷害,因此容易被普遍使用,是很好的自我心情檢測工具。

資料來源: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李明濱醫師說明,首先,一個人面臨壓力或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時,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增加,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睡不著覺,有失眠的問題。而人在壓力之中,會產生危險的感覺,容易感到緊張不安,至於在面臨不安、挫折或自尊心沒有被滿足的時候,也會產生憤怒的感覺。

如果面對的情緒障礙是憂鬱,或是出現像失敗、債務、離婚、親人死亡等生活壓力事件,這些令人失落的事情也會導致憂鬱,所以心情低落也是測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李明濱醫師指出,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的壓力源,但人際衝突是相當常見的一個壓力源,人際衝突中間有很多原因,但最後的感覺就是不被尊重,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

為了讓進行「心情溫度計」的測量者,不會因為記憶的影響誤填或影響結果,李明濱醫師建議,若要針對這 5 個問題來評量自己的困擾程度,要以過去一個禮拜之內的情況來回答,包含填表當天的狀態。在評估自己的分數時,是對於心理困擾主觀感受的嚴重程度來填寫,每一題從 0 分到 4 分,0 分是沒有困擾,4 分是非常困擾,憑直覺來填寫即可。

李明濱醫師解釋,既然稱為「心情溫度計」,就是要評估是有發燒還是沒發燒,發燒也有分輕度、中度與重度,一般來說總分越高就代表情緒困擾越嚴重。

根據各項調查還有臨床上的診斷,總共 5 題每一題有 4 分,總分是 20 分,分數如果在 6 分以下,就是一般常人可以承受的範圍。李明濱醫師表示,喜怒哀樂跟壓力每個人都有,面對壓力一定有情緒上的反應,透過運動、休閒等方式,就可以把分數降低。

但如果分數超過 6 分以上的話,就代表自己的情緒已經達到需要自我關懷的程度。分數落在 6 分到 9 分之間,算是輕度的情緒困擾,這可能是因為生活壓力、人際壓力、經濟壓力導致憂鬱、焦慮、憤怒、失眠、不安的結果,李明濱醫師提醒,就像紅綠燈的黃燈一樣,要小心一點,留意自己近期的壓力狀況,可以找親友聊聊來抒發情緒,進行壓力管理。

分數若在 10 分以上,則代表困擾程度已非靠個人能解決,除了向親友傾訴之外,也可以向心理衛生專業人員尋求協助,獲得情緒管理與壓力管理方面的指引。若在 15 分到 20 分,李明濱醫師建議可與專業的精神科醫療團隊交談,評估看看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此外,為了自殺防治工作與自殺防治守門人概念的推廣,「心情溫度計」還附加了 1 題關於自殺想法的評估,這不包含在前 5 題總分 20 分內,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獨立判斷指標。

李明濱醫師強調,一個人無論身心狀況如何,只要有出現自殺想法,就代表背後有嚴重的情緒問題,如果這題是 2 分或 2 分以上的話,就建議主動尋求心理專業人員協助,來了解自殺意念的原因以及如何去預防。

身心科、精神科的診療過程

近期身心科、精神科的看診人數大幅增加,但根據很多的調查結果,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看診或是不敢去看診。對此,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秘書長、精神科醫師鄭宇明說,簡單來講,看診時醫師會聊聊你的生活、談談你的困擾、聽聽你的抱怨,再從這些過程中,來討論如何以專業的方式協助解決你的問題。

鄭宇明醫師提到,常見的看診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想要有個安全又有人可以聽我說話的地方。
  2. 覺得心情感到焦慮、憂鬱、容易生氣、感受不到快樂、不安、害怕、焦躁、悲傷,不知道如何處理。
  3. 飲食、作息或體重出現明顯變化。
  4. 睡眠出現變化:入睡困難、淺眠、睡眠中斷、多夢、失眠、嗜睡,影響了生活。
  5. 出現跑遍各科也難以解決的身體症狀,例如:胸悶、呼吸不順、喉嚨異物感、耳鳴暈眩、心悸、長期腸胃不適、脹氣、打嗝、拉肚子、頭痛、肩頸緊蹦、血壓不穩等。
  6. 出現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念頭、沒辦法出門。
  7. 注意力不集中、忘東忘西、難專心,或沒辦法上班上學、懷疑自己失智。
  8. 人際互動的困擾:親子、夫妻、伴侶、同儕關係。
  9. 創傷事件:一些生命中難以訴說、難以承受之痛。
  10. 個性議題:急躁、思考執著、講話直接、自我要求高、思緒無法停止。

第一次看診可以做什麼準備 ?

鄭宇明醫師建議,如果可以,試著整理一下自己的狀況,一方面了解自己的看診需求,另一方面則是透過整理來減少對症狀的未知感,能讓情緒稍微緩和一些。

資料來源:鄭宇明醫師

鄭宇明醫師提醒,如果擔心到時候忘記自己想說的話,也非常推薦大家把想法記在手機或寫下來,讓自己能掌握的資訊多一點,比較不會過度緊張。在做好看診的準備後,提高自己的醫療可近性,就能夠讓身心更加健康。

文/孫珞軒、圖/巫俊郡

珍惜生命,擁抱希望!
免付費安心專線 1925
免付費生命線 1995
張老師 1980

延伸閱讀
尋求醫療協助的同時也要懂得自助!改善憂鬱症的 9 種生活方式
艾成墜樓/身邊親友憂鬱、焦慮怎麼辦?心理師:家屬從一起面對問題開始做
艾成墜樓!身心科醫師提點:面對疫情造成的憂鬱、恐慌該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