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吃不下、失眠、鬱鬱寡歡? 專家養成2習慣遠離焦慮

疫情影響下民眾的生活型態也跟著改變,甚至產生心理壓力、焦慮等,專家指出,若出現吃不下飯、難入睡、情緒負面三現象即有可能是心理影響身理而產生變化,平時應養成運動、與人交流調整自我情緒,避免焦慮上身。

一般常見焦慮症狀分為兩個層面,一種為身體感覺異常,出現心悸、冒汗、容易疲倦、肌肉緊繃、失眠,另一種是心理層面,即感到緊張或害怕、煩躁,也可能因此而影響到專注度與學習;此外,焦慮症也常伴隨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活化,造成心跳加快、呼吸不順覺得喘、頭痛、腸胃不適等症狀,對於外界的刺激格外敏感。

焦慮如何自我檢視?

要如何明顯察覺自我焦慮問題,新北市衛生局心衛科科長杜仲傑表示,當發現自己飲食習慣改變,如:吃不下飯或暴飲暴食、睡眠習慣改變,如:難以入睡或越睡越多,或比平常更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如:煩躁、恐懼、悲傷、憤怒等,甚至覺得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這些可能都是焦慮上身。

而在情緒面,除主觀感受到情緒低落、覺得沮喪和無望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郭彥君也說,患者常常會感覺記憶力變差、注意力難以集中、容易疲倦,失眠等現象,症狀嚴重時,會影響到工作或學業的表現,容易被親友發現好像變了一個人,跟平時的個性和表現不同。

如何避免焦慮上身?

而若要避免深陷焦慮情緒之中,民眾又該如何預防?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張志豪及郭彥君皆提到,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如:瑜珈、游泳、慢跑、散步、舒展筋骨等,除促進身體健康外,對心情也有幫助。

另外,張志豪建議,嘗試與他人交流,透過文字或說話來抒發心情也是方法之一,郭彥君也說,平時照護好自己的心情,可以嘗試聽聽音樂、深呼吸五個回合,讓神經系統放鬆下來,另外寫日記或塗鴉,提供和自己對話的時光,覺察與紀錄自己的心情與身體狀況,若在家或公司仍覺得煩躁,可以轉換空間出去走走、接近大自然,都能有效預防。

文/陳芝瑄、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
緩解焦慮不安,5 穴道提升心靈自癒力
疫情肆虐焦慮失眠?10 個方法令你自然入睡 4 件事別做
這些不適可能是焦慮害的!6種焦慮症帶來的生理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