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洲口腔科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ral Sciences)指出,牙齒掉光的人記性會比保有大部分牙齒的人差4%,就算以假牙填補空缺,送進大腦的訊號仍舊減少。而除了脈衝訊號的解釋外,科學家也提出其他方向,稱咀嚼動作增加流入大腦的血液,使各個腦區活躍,牙齒多的人較常咀嚼。此外,坊間還有缺牙者應只能吃軟食或偏好只吃某些食物,造成維他命、蛋白質、熱量攝取不足,導致腦部活動降低的說法。
對此,長期和腦科所合作,研究牙齒和大腦功能,以及老年口腔功能的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副教授林嘉澍認為,邏輯上有3大關鍵點需要釐清。
1.缺牙和咀嚼的關係:在臨床研究上可以發現,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適應缺牙的狀態,這些缺牙者咬東西的能力也還不錯,所以缺牙者未必就表示咀嚼功能差。
2.缺牙和智商的關係:我們在探討一件事情的因果關係時,其實要去考量到是直接還是間接關係,比如說缺牙導致營養變差,而營養差影響到心智的問題,那其實要探討的是營養的問題。
3.缺牙影響大腦的相關事件:最後是邏輯問題,如果缺牙會影響大腦的邏輯成立,是否就代表「裝假牙」和「天天做健口操」就能「預防失智症」?
牙齒缺少當然是需要植牙,因為在進行咀嚼功能的研究時,牙齒少的患者,咀嚼效能的確就有降低的現象,為了維持咀嚼就應該植牙,而不是為了怕失智症去做假牙。本來長輩缺牙就應該進行做假牙或植牙方面的處理。而有關健口操實施後,對於長輩認知功能的影響程度有多少?其造成影響的因果關係為何?都需要進一步的實驗來確認。
若真的要探討這些議題,就需要更大規模的臨床追蹤和研究。例如:長期追蹤缺牙的病患,幾年下來認知改變的情況。結論,若以「拔牙、缺牙傷智商」或「少牙和失智症有關係」則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據來說明這之間的關聯性。”
延伸閱讀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