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本土+22593、死亡+59!首度檢驗 XBB、BF.7 本土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 22,634 例確定病例,分別為 22,593 例本土個案及 41 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 59 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也首度檢驗出新的變異株 XBB、BF.7,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比起上週一本土確診下降 3713 例、下降約 14.2% ,目前還是一個趨緩的趨勢。」

今日新增 22,593 例本土病例,為 10,556 例男性、12,026 例女性、11 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 5 歲至 90 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

  • 確診超過千例縣市:新北市(3,804例),臺中市(3,006例),高雄市(2,765例),桃園市(2,567例),臺北市(2,025例),臺南市(1,929例),彰化縣(1,265例)
  • 確診超過百例縣市:屏東縣(693例),新竹縣(632例),雲林縣(523例),新竹市(523例),苗栗縣(494例),南投縣(480例),嘉義縣(419例),宜蘭縣(327例),基隆市(324例),花蓮縣(265例),嘉義市(252例),臺東縣(121例),金門縣(101例),澎湖縣(72例)

至於整體疫情的趨勢,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連續第三週連續高點的下降,下降幅度約 10 %,下降趨勢是確定,我們推估到11月底確診人數平均會落在 1-2 萬之間,還需要做模型上的校正。」

而每週指揮中心過去一周的病毒定序狀況,其中過去一週有165 例當中含有本土 139 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定序大多數都是 BA.5 有 134 例、還有 BA.2 還有驗到三例,另外,首度驗出 XBB、BF.7 本土個案,兩例都是屬於輕症個案。」

XBB 首例個案為北部 40 多歲男性,本身有接種三劑疫苗,羅一鈞說:「個案沒有接觸國外返台人士,8 月 30 日曾確診,10 月 15 日有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10 月 17 日快篩陽性,就醫經醫師評估為重複感染通報確診,沒有境外接觸史,所以判為社區感染。」

另外, BF.7 首例是南部 60 多歲女性,接種三劑疫苗,10 月 19 日因症就醫,PCR 陽性確診,經實驗室定序確認為BF.7。

面對首度出現本土新的變異株,羅一鈞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判定,XBB、BQ家族這兩個新興變異株跟 Omicron 相近,不需要設定為高關注變異株,也不會給予希臘字母,但確實在『傳播』跟『重複感染』情況會增加,但是疾病嚴重度不會提高,不論在國內、還是出國都要遵守相關防疫措施,同樣也要接種次世代疫苗來預防新興變異株的威脅。」

今日新增 59 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 30 例男性、29 例女性,年齡介於 40 多歲至 90 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55 例具慢性病史、44 例未接種三劑以上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 9 月 23 日至 10 月 28 日,死亡日期介於 7 月 3 日至 10 月 28 日。

而今日死亡個案中有一名是 40 多歲男性,羅一鈞表示:「個案未曾打疫苗,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10 月 21 日出現呼吸道症狀,快篩陽就醫,診所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及急性氣管炎,通報並進行居家照護,隔日在家中昏迷死亡,之後行政相驗開立死亡診斷書,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心肺衰竭。」

另外,今日新增 41 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7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日本、韓國(各2例),美國、新加坡、德國、加拿大 (各1例)移入,另33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0月5日至10月30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11月起12-17歲青少年可打莫德納BA.1次世代!最新三大疫苗政策公布
確診過最快十週就可能「再感染」!26%的 BA.2 康復者再感染BA.5
長新冠疲倦、失眠怎麼辦? 高壓氧成治療新解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