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族群冬季應注意腸胃問題!「冬季養胃原則」避免腸胃疾病

冬天不只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也常會導致腸胃問題發生,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內視鏡中心主任盧俊良指出,冬季最常發生病毒性腸胃炎、消化道潰瘍及出血。

盧俊良醫師指出,由於冬季待在室內時間變多、群聚機會增加,較容易感染病毒性腸胃炎,而孩童的病毒性腸胃炎常為輪狀病毒造成,大人則為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引起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肌肉酸痛及畏寒,他表示,大部分病毒性腸胃炎約 3 天至一週後可完全恢復,用藥部分會以止瀉藥緩解症狀,若出現發燒及脫水症狀建議儘快就醫。

而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透過口糞傳播,因此最重要還是應避免群聚感染,若家中有感染者,照顧者應做好自我防護並避免接觸到感染者的嘔吐物以及排泄物,維持勤洗手、戴口罩的衛生習慣。

三分之一消化道潰瘍患者無症狀

而冬季常見的另一個腸胃道疾病為消化道潰瘍及出血,他表示,由於血管於天氣較冷時容易收縮,腸胃道血管收縮會造成粘膜較容易受損且不易修復。

此外,由於天氣冷血管易收縮、循環變差,本身關節疼痛者痛感會更明顯,這時有些人就會吃止痛藥緩解,不過盧俊良醫師提醒,止痛藥會傷害腸胃道粘膜,這時就不容易修復、進一步造成出血。

除上述原因外,冬天常吃像是麻辣鍋等熱量高、油膩的食物,盧俊良醫師表示, 油膩的食物會讓腸胃蠕動變遲緩,「這時腸胃道需要花費更大能量收縮、消化吸收,相對之下粘膜就較難修復,潰瘍可能會由於胃酸的侵蝕而越來越深,進而造成出血。」

盧俊良醫師表示,根據 2004 年一項研究指出,發現在 700 名消化道潰瘍患者中,有 200 人出現症狀、490 人無症狀,等於三分之一個潰瘍患者無症狀,此外,潰瘍越大、症狀也越明顯。

他指出,目前常見造成潰瘍的成因大多為幽門桿菌或是使用消炎止痛藥及抗凝血藥物引起,約有 90% 的十二指腸潰瘍及 70% 的胃潰瘍可能為幽門桿菌造成,若証實是幽門桿菌感染,臨床上治療以去除幽門桿菌為主,而若是因服用過多消炎止痛藥導致消化道潰瘍,這時會給予氫離子阻斷劑減少潰瘍惡化。

最後盧俊良醫師提醒,像是常服用止痛藥或使用抗凝血劑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時要注意較容易出現腸胃問題,若使用心臟病用藥、抗凝血藥物,可與醫師一同討論是否應合併使用胃藥以減少潰瘍發生。

冬季顧胃 5 大飲食原則

而冬季除了吃美食暖胃,顧胃飲食也很重要,Heho 健康營養師劉思妤也分享五冬季顧胃 5 大飲食原則。

  • 三餐定時定量:暴飲暴食和過量最容易傷胃,導致胃酸逆流。建議養成三餐定時定量的習慣,放慢用餐速度,每一口充分咀嚼,每餐吃八分飽就足夠。
  • 多吃含膳食纖維的蔬果:選擇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富含多種植化素,可減少腸道發炎問題;此外,具有黏稠感的食物,如秋葵、木耳、海藻、菇類、山藥等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也是有益腸胃道健康的食物。
  • 全榖雜糧類取代精緻澱粉:甜食、麵包等精緻澱粉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建議多吃全穀類來獲得更多營養素,打造良好的腸道環境,提供好菌生長,幫助修復腸胃。
  • 避免刺激辛辣食物:除了酒精、尼古丁之外,咖啡、濃茶、碳酸飲料、辣椒或生洋蔥等刺激辛辣的食物,容易刺激消化道,使胃酸分泌增加,加重腸胃不適情況。
  • 少吃油炸食品:飲食過於油膩,會延長胃排空速度,增加消化負擔。

而若是已經出現消化道潰瘍或出血的人,劉思妤營養師提醒,急性發炎期正在出血時最好先禁食 1 至 2 天,先讓消化道休息,可以適量補充水分。

止血後 2 至 3 天為恢復期,最好採少量多餐的方式供應「溫和飲食」,食材挑選上以不含粗纖維或結締組織的食物為主,讓消化道有足夠的時間復原,也可以減緩患者的腸胃不適感。

諮詢專家: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盧俊良

延伸閱讀:
胃潰瘍發作不一定會「胃痛」!年長者更容易有非典型症狀
胃潰瘍吃這6種食物有好處!
研究:憂鬱症增加3倍胃潰瘍發生率!生活5招遠離腸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