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疫情下延誤手術治療!從各面向落實術後加速康復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智慧醫療及遠距照護的發展,但仍無法完全取代手術治療,如何落實術後加速康復(ERAS),是外科治療在疫情期間的重要挑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灣 ERAS 學會主辦的「術後加速康復國際專家論壇」,邀集國內外醫界分享疫情下經驗。
近年來,除了手術結果是否成功之外,更將重點鎖定在病人術後加速康復的程度, 北醫附設醫院王偉副院長指出:「北醫也開始起推行術後加速康復,不僅病人術後住院天數縮短,非計畫重返手術室及出院後三日內再急診等指標也顯著下降。」
疫情之下,醫療產業也面臨全新挑戰,若依舊既有的措施未落實執行、手術排程調整,可能造成診斷與治療延後。根據國外文獻顯示,疫情期間癌症診斷與治療有延後的情形,導致死亡率有上升趨勢。
不讓疫情影響病人照護
因此在疫情期間,透過實證為基礎的照護介入,加上資訊智能輔助,可以有效維持低手術併發症,確保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同時舒緩原本累積應執行的手數量,對於未來其他可能大規模流行的新興傳染病。
北醫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黃彥鈞主任呼應:「亞洲國家大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在疫情期間針對 65 歲以上的大腸癌病人進行調查,對病人術後品質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如胃脹氣天數降低 11%、可盡早吃軟質食物提早 50%,並有效縮短平均住院天數 2 天。」
術前抗生素使用與術後併發症也有相關
北醫也將「術後加速康復」運用在病態性肥胖病人。北醫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徐偉峻主任表示:「透過資料庫分析,病態性肥胖病人減重手術導入 ERAS 後,相關併發症發生率維持0.3%、出院後三日重返急診維持 0.6 %、30 天死亡率 0%。」
此外,北醫附設醫院麻醉科廖璽文醫師運用院內 BI 視覺化儀表板,包含在全院手術監測指標,如術前抗生素使用及術中多模式止痛、止吐等麻醉相關項目交叉分析,發現術前抗生素使用與術後併發症有顯著相關。
透過精準麻醉和快速恢復藥物使用,可讓病人在術後更快速、安全的恢復意識與肌力,減少術後產生過高的嘔吐併發症,可作為術前麻醉諮詢及醫病共享決策的參考,以協助降低病人術前的焦慮。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整理包/一般外科手術前患者必須要知道的事!從檢查、準備、術後一次懂
手術後就該好好靜養休息?讓骨科、復健科專家告訴你術後復健的重要性
疫情下的手術/血庫大缺血!手術中出血怎麼辦?術前與醫師溝通做好萬全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