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計今年 5 月、6 月解除國內防疫與緊急狀態,回歸到疫情出現前的常態生活,並宣布解除防疫限制與調降法定傳染病等級,但是必須要針對確診後治療、照護制度及自主防疫措施,進行三大項檢討。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新冠肺炎預防與治療的三大重點為接種疫苗、有症狀進行篩檢及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幫助高風險族群提前警戒與保護,但新冠肺炎所造成的死亡率至今仍明顯高於季節性流感。
他呼籲政府參考國外最新研究文獻與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引,擴大重症風險因子判定範圍,包含納入年齡大於60歲小於64歲、BMI大於25小於30、現在或曾經吸菸者、未及時接種疫苗者及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肥胖標準要納入下修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表示,根據美國數百間醫院統計資料顯示,40歲以下的新冠肺炎確診住院病人,若罹患高血壓有明顯較高的死亡風險,呼籲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也應該要被視為新冠肺炎的重症風險因子之一。
「目前高血壓不在確診住院的範圍內,但沒有高血壓的中重症發生率為 3 %、有高血壓的可以高達 11%,因此高血壓症狀,都比糖尿病患者的危險來得更高。」應該要提高警覺。
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表示,美國針對肥胖的定義為BMI≧25,因此在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納入肥胖時,便依照了BMI≧25此項標準,依據台灣對肥胖的定義(BMI≧27),建議將現有的重症風險因子BMI≧30下修至27。
吸菸患者難警覺列為開立對象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羅源彰表示,健保資料庫目前可以查詢高血壓、 65歲以上及愛滋病等病人,但難以查到「抽菸」等高風險患者,於是該項高風險條件也漸漸取消,是目前基層醫療院所在開力抗病毒藥物遇到的困難。
台大醫院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也說,醫師們也很擔心病患不符合風險因子、後來病況卻「兵敗如山倒」,類似案例時有所見。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專家學者會在針對肥胖與高血壓等開立標準一起進行討論。
圖、文/謝承恩
延伸閱讀:
疫情死亡代價超乎想像!當心超額死亡、平均壽命與癌症警訊
視訊見染疫亡母最後一面!女子難承受衝擊「身心退化成孩童」
疫情後「失眠焦慮」創新高!443萬人心理受衝擊、老年自殺數出現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