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月經來時看到血塊總會感到緊張,擔心可能為其他婦科疾病造成,而中醫及西醫又是如何看待月經血塊這件事呢?本文帶您一次了解。
正常的月經中是否會伴隨血塊?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戴依柔說明,月經是週期性的子宮內膜剝落,一般而言,月經伴有少量血塊是正常現象,若遇到就診病患主訴表示月經期間血塊多,通常就代表病患的經血量較多(或過多)。
經血量多(Heavy menstrual bleeding)的定義為一個週期的經血量多於80 c.c.,但臨床實務上很難準確量測經血量,「月經形象圖」以圖示呈現女性衛生用品的血液型態及血塊樣貌 (附圖),和實驗室測定的經血量(alkaline hematin method)有很好的一致性;能提供幫助判斷經血量多寡。除此之外,若經期出血時間超過7天可能也代表經血量過多。
經血量過多需要評估是否為病灶(例如瘜肉、子宮腺肌症、肌瘤或子宮內膜疾病等)造成經血量多;其他可能造成經血量多或異常出血的原因,包括排卵異常、凝血功能異常或其他藥物所致的出血。例如服用抗凝血劑者、
或患者本身有凝血功能異常,伴有易出血傾向或先前異常出血的病史。
戴醫師表示,經血中出現血塊或黏稠物是正常的,不用過度擔心。若經血量過多,除了理學檢查外,仍需同時評估經期週期、規則性或是否同時有其他症狀 (如代謝性症候群、經痛、更年期徵兆等),協助找出經血量過多的真正原因。
中醫觀點 血塊出現為「血瘀」所致
而中醫是如何看待月經血塊呢?祥同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洪麗涵分享,中醫在處理月經問題時,會觀察月經經血量、顏色、質地以及伴隨月經週期出現的症狀並結合舌脈做辯證的依據。
她指出,經血除含有血液,還含有脫落的子宮內膜,本身就略帶黏性,因此若血塊小於硬幣大小不需太過緊張,不過若血塊過多或較大,甚至會造成身體不適,就屬於質的異常,可使用中醫療法介入。中醫的觀點中,血塊的出現為經血下行不暢所導致,屬於血瘀,以下幾個體質證型都可能造成血瘀。
氣滯體質
中醫理論中的「氣行血行」,氣可以推動血液的流動,當氣血不暢時,經血就會狹帶血塊,像是運動量較少、情緒易緊繃者都較容易形成氣滯體質。這類人除血塊多,經前也會伴隨乳房、腹部易漲痛,或是經期不規則的狀況。治療時通常會加入較行氣解鬱的藥材,如:佛手、香附、鬱金。
氣虛體質
氣虛者血行受到阻礙,經血中就會伴隨血塊,平時比較操勞或久病耗傷正氣就會進而出現氣虛,氣虛體質者月經容易提前、量多,容易血崩或滴答不凈,經血淡紅清稀,會出現小腹下墜感且經後容易綿綿作痛。治療上常加入補氣藥材,如:人參、白朮、黃耆。
寒凝體質
「血受寒,則凝結成塊」,本身屬虛寒體質者或在月經來潮時剛好受涼、感冒 誤食一些生冷食物都屬寒凝體質,整體月經量會偏少、顏色偏暗、質地清晰,腹部常會覺得冷冷的,經期也會延後。治療上常加入溫經散寒藥材,如:小茴香、乾薑、吳茱萸。
血熱體質
「血受熱,則會煎熬成塊」,血熱體質常發生於愛吃辛辣食物,或過服補藥、情緒波動較大者,又分為實火及虛火。實火者經血量較多,且顏色帶有紫紅、質地偏黏稠;虛火者經量則較少,顏色為鮮紅、質地較清晰。治療上常加入清熱藥材,如:黃芩、牡丹皮、生地。
洪麗涵醫師補充,在各證型中,也會看狀況適當加入像是赤芍、川芎,具有活血的藥來幫助改善血塊,此外,若若本身是寒虛體質,可以熱敷腹部或於腹部加上艾灸,加強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的效果,而遠紅外線燈也可達到相同效果。
常常喝豆漿、蜂王乳經血量會多是真的嗎?
至於常聽說喝豆漿、吃蜂王乳會增加經血及血塊量是真的嗎?洪麗涵醫師說,豆漿含有荷爾蒙,喝豆漿可能會影響荷爾蒙的濃度或是經血量,不過一般的攝取量對於正常身體狀況者,不至於會造成血塊多的影響,不過還是提醒有婦科病史的女性,儘可能不要過量補充,若真的有造成月經方面的困擾,建議可以就診評估。
戴依柔醫師也表示,豆漿、山藥、蜂王乳或是人蔘及四物是病患較常顧慮及詢問的食物,蜂王乳及豆類製品的確具有荷爾蒙成分,但沒有大型臨床試驗證實攝取這類飲食會造成子宮肌瘤生成或是肌瘤變大等,因此不用刻意避免,適量攝取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文/李祉函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以「血觀陰」看婦科問題:只要不是經期時出血,就是病!
月經總是排不乾淨?中醫師分3種體質喝飲料調理!
月經量大有血塊還能吃冰嗎?把握3原則子宮肌瘤患者也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