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瘦不下來?關鍵恐是大腦飢餓 看懂肥胖四種型態

肥胖不只外觀造成心理問題,同時可能引起許多疾病問題導致死亡,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坦言:「肥胖是一個慢性疾病,但至今問題沒有解決、還越來越嚴重。」民眾若想要踏出減重的第一步,醫師建議不妨先了解自己屬於哪一型態的肥胖,對症來改善行為。

台灣肥胖人口仍持續增加

台灣肥胖人口持續增加,根據國健署調查肥胖、過重的族群,比起 1993 年再增加 10%。2035 年的報告,全球將有半數的人過重及肥胖,林文元表示:「肥胖確實很難解決,但可以運用一些工具幫忙,讓患者行為模式得到改變。」

臨床上遇到肥胖問題的民眾,真正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的比例不到一成,但根據統計若有搭配醫療介入平均一年可減掉 2.3 公斤,再搭配藥物下減重可以減少 15 %,且減少復胖的機會,醫師呼籲有減重需求的民眾得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肥胖分為四大型態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吃不胖?有些人吸空氣都會變胖!「其實肥胖就是進食與代謝的拉鋸戰,當熱量攝取大於消耗時,就會讓體重上升」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蔡明劼說道,非常難單靠意志力少吃、多動來達到減重,為了幫助達到更好減肥效果,其實最新研究下針對進食行為與能量消耗分為四種型態:

  • 飢餓大腦:必須吃總熱量比別人多62%的食物,才能獲得飽足感,經常克制不了嘴饞。
  • 情緒飢餓:焦慮感特別高,是其他族群的 2.8 倍,情緒進食是此型態肥胖的主因。
  • 飢餓腸道:胃排空的速度比別人快 31 % ,容易多量多餐。
  • 代謝異常:基礎代謝率比別人低 12 %,造成熱量囤積。
iStock-865046690
台灣美食當前讓人難以抗拒

該怎麼評估自己是否有飢餓大腦型肥胖,其實問問自己是否否遇到以下情況時,就會忍不住一定要開始享用美食、一吃就會停不下來。

  • 情境一、聞到食物的香氣時
  • 情境二、看到美味的食物時
  • 情境三、同行人正在用餐時

大腦、情緒飢餓有藥物輔助改善

至於情緒飢餓肥胖者,常常在焦慮、憂鬱、心情低落時、會不自覺進食,甚至習慣以吃東西來緩解情緒,常常讓情緒主宰進食行為,長期容易攝取、累積過多熱量。蔡明劼坦言:「其中飢餓大腦約三成、情緒飢餓約兩成,包含重疊的部分,兩型態佔 5 成,控制不了食慾成為瘦不下來的元兇。」

面對這兩類肥胖型問題,除了行為改善之外,如今有藥物可以解決饑餓的大腦,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安欣瑜醫師解釋:「現在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主要作用在大腦食慾中樞,可同時降低飢餓感、降低食物的渴望。」

從研究上發現,藉由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一年後,平均可減去 11.7% 體重,如果可以搭配生活習慣的改變藥物效果更加顯著,只是服用雙機轉口服藥物減重後,民眾初期可以能會有些反胃、噁心感,搭配清淡飲食後逐漸改善,不影響日常生活。

減重最怕花費時間又復胖,若用錯誤的方式反而復胖又增加脂肪,但找到正確的方式才不會走上冤枉路,口服藥可能是在減重路上能夠協助幫忙的一環,但更重要的是有醫療團隊的介入下,民眾認知什麼食物該吃、做什麼樣的運動,多管齊下才能讓減重之路走得更加順暢。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腹肌太難練!夏日來臨我適合進行體雕嗎?與減重門診差在哪?
一天一針,月瘦5公斤?專家解析「瘦瘦筆」減重到底行不行
腰圍過胖想減肥?諮詢療程到家醫科、減重門診更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