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心肌炎與腸胃型感冒搞混!腳水腫、夜咳恐是心臟問題

不管是新冠病毒還是呼吸道傳染疾病,其實都可能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指出:「過去疫情這段期間,整體心肌炎被診斷的比例,比過去高很多大約成長 2-3 倍多。」 心肌炎早期症狀容易與腸胃型感冒搞混,兩者最大差異在於心肌炎容易出現「水腫」、「夜咳」。

疫情期間心肌炎診斷比例提升2-3倍

心肌炎顧名思義就是心臟肌肉發炎,最常見引發的原因就是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感染,生活中常見腸病毒、鏈球菌、黴漿菌、腺病、流感、新冠病毒等都是常見的主因。

在疫情期間不論是確診、還是打疫苗,少部分患者產生心肌炎,疫情期間心肌炎診斷比例比過往成長 2-3 倍,張嘉修說:「大部分來因此來就診的病人八成屬於輕微的心臟發炎,但仍有兩成的患者較嚴重需住院做治療。」

但最麻煩的是心肌炎症狀並非典型胸痛、心臟不適,很難讓人聯想到是心臟問題,心肌炎表現千變萬化,常見的症狀有噁心、嘔吐、肚子痛、呼吸急促、臉色蒼白冒冷汗、心律不整、疲倦、到突發性昏倒等。

心肌炎更易好發在20-40歲年輕人

心肌炎患者初期可能會去診所治療,當吃藥沒有改善時,才會到大醫院求治藉由抽血、心電圖檢查後,就被診斷出來有「心臟發炎」,張嘉修呼籲:「一般的感冒發炎雖然也可能造成發燒、心跳變快,但假如經過治療後,症狀都沒有改善,特別經過 5-7 天有持續性惡化現象,需要警覺是否有其他狀況發生。」

病毒性心肌炎更常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圖片來源:pexels

而且心肌炎不像其他疾病好發在年長者,反而更容易出現在 20-40 歲的年輕人身上,張嘉修解釋:「老人家受到感染時不見得會有明顯發燒,但年輕人免疫反應比較強,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後,容易出現比較嚴重發炎反應。」 

張嘉修分享近期接手的個案,一名 32 歲男子出現腹瀉、發燒,想說單純的腸胃型感冒,但吃藥後症狀未改善甚至出現夜咳、很喘、水腫,到大醫院就診時發現心肌炎、心臟衰竭,心臟功能只剩下一般人的十分之一。

兩大特點區分心肌炎與腸胃型感冒

該名個案時間短短兩週病情快速進展,醫師坦言若沒有及早就診確實有致命風險,病毒性的心肌炎大多以心跳快、喘為表現,但一般腸胃型的感冒也可能有以上狀況,到底該如何區分是一般小感冒?還是可能是心肌炎風險?張嘉修說有兩點特別不一樣。

  • 水腫:心臟發炎後收縮肌肉功能會減少,像是馬達變得比較沒有力氣時,身體水分沒有辦法回收,導致水分會積在腳甚至肺部。 
  • 夜咳、易喘:當肺部水分沒有辦法被回收,當平躺下來的時候躺著的時候水會淹到肺部的面積,就容易出現喘、咳,在醫學上面我們叫做「端坐呼吸」 ,晚上躺下來時特別喘、咳嗽變得特別明顯。

張嘉修表示:「唯一兩個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水腫』,腸胃型的感冒比較少出現腳有水腫,心肌炎除了水腫外,患者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會有『夜咳』情形。」

因病毒性引起心肌炎發生比例不高,大概約落在 3-5%,其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有些患者短暫發炎下能夠自行恢復,心臟也完全回到過往正常,但留意 1-2% 患者演變為嚴重心臟衰竭,甚至惡化到心臟纖維化就可能需要換心。 

千萬別以為現在身體的不適,只是小小的感冒症狀,若在藥物治療下始終沒有改善,也有可能是心臟發炎,可給予泌尿劑減少心臟的負擔,或是強心劑來做治療,嚴重點進展到免疫療法,但若能及早發現對於患者預後大不相同。 

諮詢專家: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長新冠也可能造成心血管危害!三大問題:血栓、心律不整、心肌炎
心肌炎該怎麼預防?心肌炎患者如何從飲食調養恢復元氣?營養師分享提升免疫力的要訣
年輕人猝死機率也達 100%!發燒、咳嗽小心是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