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氣溫節節飆升,除了中暑以外,醫師提醒大熱天也可能急性心肌梗塞。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醫師指出:「天熱時汗水流失多、若出現脫水現象也會加速心跳,可能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民眾別以為只有冬天才會誘發心血管疾病!
夏季有哪些常見心血管問題?
台灣的天氣常常趨於極端化的型態,不時有破紀錄的高溫或是日夜溫差變化劇烈,冬天常發生心肌梗塞、猝死等事件,主要是因氣溫變低血管容易收縮,但夏天氣溫高仍可能出現心血管疾病,張釗監說:「因為天熱汗水流失多、蒸發快,同時水與電解質如鉀、鈉補充不足,使得血液變得黏稠,可能出現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
此外,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張嘉修提到:「因為夏天的時候水分補充比較少,所以血流的流速會變得比較慢,所以夏季時『靜脈血栓』患者相對來講會比較多一些。」
「高溫」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有哪些關聯性呢?學理上來說,溫度上升會導致血液的黏滯性增加、膽固醇上升、血管內皮受損,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高溫造成的體液減少更會加重上述的現象,過度的脫水在某些病人身上甚至會發生低血容休克、或是因電解質不平衡而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高溫,相當多的研究也發現處在忽冷忽熱過高的溫差(大於 8.5℃ ),或是缺乏空調而持續燜熱的室內環境下,都一樣會增加急性冠心症發生的風險。
從尿液顏色觀察補充水分是否足夠
近期臨床上一名 55 歲的男性,有時會感到呼吸喘,有時胸悶,單純想說這陣子天氣比較炎熱,稍稍拍拍胸脯、休息約一分鐘就有改善,因此自覺體健的他不以為意。不料,有天突然喘不過氣,全身冒汗幾近暈厥,119 抵達現場時已心肺功能停止。
心血管疾病早已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不少青壯年男性自恃年輕,不夠關心自己的身體,有小問題不愛就醫或不依循醫囑用藥,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另一大宗。張釗監呼籲:「有三高的民眾應作好健康管理,夏日在外須注意補充水分或電解質飲品,尿液顏色若為深黃色,就代表體內水分不足。」
怎麼區分是「中暑」還是心臟有問題?
最怕民眾明明身體因心血管問題出現不適,但總誤以為自己是單純「中暑」,張嘉修說:「當人心臟功能變差時可能會出現低血壓,尤其當人從坐到站會感覺到頭暈、噁心、嘔吐,但病人常會誤以為是中暑休息就好,其實這是心臟功能變差狀況。」
若想要區分兩者,最重要注意環境「氣溫是否改變」,假如今天在家裡面休息後,在同樣室溫只因姿勢改變就出現症狀及有可能是心血管問題;若是從戶外氣溫高的地方進入室內,這時產生的不適多數可能是中暑。另外,像是「腳水腫」或是「夜咳」情形出現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
此外,若民眾真的是長時間待在戶外出現「熱衰竭」一定得及早送醫,熱傷害同樣會造成心臟損傷,張嘉修提到:「熱衰竭會造成肌肉性傷害,同時會讓心臟酵素變高,心臟功能會有一些受到影響的情形。」因此民眾不論冬季、夏季,還是要留意身體健康的變化。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夏天也會突發心血管疾病!中醫教你多食酸味食物助「養心」
夏季溫差也傷「心」營養師:推薦 3 飲品補水又護心
夏季是心肌梗塞發作的淡季?恐因脫水導致血液濃稠增加發作率